九囿山河 作品
第七十三章 壑明俊疾十七
他們開天闢地,分清濁陰陽,研究太陽、月亮與大荒之間的運行規律而制定陰陽曆法,根據自己的所看,所聽,所聞而創造文字,記述自己的喜怒哀樂。後來伏羲氏將陰陽立法延申,指導農桑。巫族做筮將天體運行規律發揚光大,祭祀神明。倉頡氏收集整理上古文字,將其破譯,然後簡化,再在大荒推廣、、、、、、諸此種種,不一而足。
可以說曾經的帝都之山,吸引了無數的妖族,巫族,神族,不死民一族,修仙者,五大仙山煉氣士,甚至人族前赴後繼的前往那裡瞻仰,拓碑,臨摹,破解,註釋,然而真正能夠領會其意者萬中無一。
而其中研究最精深者,當屬白澤祭司及倉頡氏三世祖倉虞,當年兩人在帝都之山相識,相互切磋交流,才破譯了後來在各大聖族之間流傳極廣的那篇《五運歷年記》,之所以能夠破譯這段文字,也是因為兩人當年一個在為天皇編纂史書,一個在為地皇編纂精怪圖,而這段碑文,又多用象形文字,相對比較容易破解。
這也是當年那場俱盧野聖戰之所以發生的最核心的原因之一,而當時的燭明聖皇,早已成為了天道的傀儡,正不受控制的想要道化整個大荒,來一個重歸混沌。
當時對天道理解最為透徹的人,乃是東方海外的東華紫府少陽君,也就是後來的東華帝君,他更是根據這篇碑文,延伸出道經三千言,立地成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可以說是對那篇碑文最精煉的概括。
而後來東華帝君立教稱祖,開創三清學宮,培養了大批的煉氣士,煉丹士,煉器師。則是源於他那段對道的理解:“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