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緊吃 作品

一九五、虔誠

 而巴齊尼牧師向主教座堂的請示,這時候還沒有回覆下達。

 唔……

 其實巴齊尼牧師的看法,倒是和韋恩的猜測有點不謀而合。

 按照目前已知的情況,羅伊本身,似乎在看待“聖靈”方面依舊虔誠,但他犯下了幾起命案又是事實,而且他本來下一步的計劃,還是要攻擊教區教堂的牧師。

 往小了說,這只是羅伊的“個人行為”,

 要是往大了說,這可能就是一起針對教會的“陰謀”——

 借用虔誠的信徒的手,以“聖靈”的名義攻擊教會,差不多就相當於找到了一名“完美受害者”,

 無論成功與否,只要最後把事情給爆料出去,這件事在輿論上都能引發不小的風波,要是傳到信徒中或者教會的內部,那估計就不亞於一場“地震”了。

 韋恩都已經能大致猜到雙方到時候爭論的樣子,

 其中一派的人,應該會站在教會的這邊,覺得這就是一個“單純”的神職人員被有心之人進行了誤導,產生了臆想,然後進行了犯罪,

 而另一派的人,說不定會認為羅伊看到的“罪業”才是真相——教會本身已經“腐朽”了,是聖靈降下了恩賜,指引著虔誠的信徒清理罪惡。

 但無論是哪一派的人,都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

 為什麼一個“墮落”的偽信者,也能成為教會中的一員,而事先未被察覺?

 又或者是,為什麼一位虔誠的信徒,也會“墮落”?

 反正無論怎麼搞,只要事情一鬧大,

 負責喬治伯格教區的巴齊尼牧師,怕是都洗脫不了責任。

 不是監督或者教導不力,就是自身出了信仰問題,責任或輕或重而已。

 所以巴齊尼牧師果斷選擇了責任相對較輕的說法,

 這件事情最好是有一個幕後的“主使者”,企圖在背後掀起對教會的攻擊,因此教區最好的做法,或許就是儘快抓到幕後的“主使者”,避免事態進一步擴大。

 這樣整個教會,都會變成一股“合力”,共同壓制事件的傳播。

 至於羅伊到底是“共謀者”,還是被誤導或者被控制的“受害人”,那反而不是很重要。能及時改口最好,不然就“封口”也行。

 從理性的角度考慮,或許巴齊尼牧師只是單純地在“先射箭、後畫靶”,

 但是韋恩也真的覺得,這很可能就是事件的真相。

 甚至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那麼大衛·米爾斯公事公辦、單純查案的做法,

 反而還顯得有些“不顧大局”了。

 至於大衛·米爾斯認為的,“教會內部的審判,會比世俗意義上的審判更公正和合理”,

 韋恩既不質疑,但是也不報什麼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