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夢 作品
98章 金陵十二釵判詞之林黛玉
隆安三年,孫恩發動叛亂,謝道韞的夫君王凝之沒有什麼防禦措施,只是祈禱五斗米教道祖保佑。
叛軍很快攻入城池,王凝之棄城逃跑,謝道韞只得自己帶領家丁、奴僕拿起兵器,抵抗叛軍。
但終因寡不敵眾被俘,此時她還抱著只有三歲的外孫劉濤。她對孫恩厲聲喊道:“大人們的事,跟孩子無關,要殺他,就先殺我。”
再看崇禎皇帝,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七日,農民起義軍圍攻京城。
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義軍從彰義門殺入北京城。然後崇禎帝手執三眼槍與數百名太監騎馬出東華門,向闖軍發起衝擊,被亂箭射阻。
再轉戰到齊化門(朝陽門),成國公朱純臣閉門不納,後轉向安定門,此地守軍已經星散,大門深鎖,太監以利斧亦無法劈開。
崇禎皇帝帶著王承恩上吊時,留下血書一封: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是不是與謝道韞,林黛玉極其相似,作者就是通過簡單幾句話,通過典故里的故事,就寫出了黛玉的未來,這是作者不能直接寫。
因此,林黛玉隱射崇禎皇帝十分的明顯,玉帶林中掛,倒過來就是掛中林黛玉。圖畫上也是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玉帶倒過來可是黛玉。
回過頭再看判詞:在判詞後有脂批:【寓意深遠,皆非生其地之意。】
意思是這兩句不是說他們的生,這兩句其實是說他們的未來,或者說死後。
那麼這兩句判詞要說的就是,就是林黛玉死後,結果會是:玉帶林中掛,金簪血裡埋。
玉帶是古代皇帝和官員的腰帶,金簪是固定束髮或頂戴的髮飾,金簪為什麼會埋在血泊之中呢?崇禎皇帝自縊之後,滿清很快入關奪取江山。
隨後就是剃髮易服,玉帶不再使用,也就是掛在枯木至上,留頭不留髮,殺的人頭滾滾。金簪是插在頭髮上的,頭髮下面,就是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