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章 關於明朝亡於流寇
在明史裡,明朝是亡於崇禎,對於南明的政權是不予承認的,並在修史的時候對這之後的事情進行了抹黑,不允許私自修史。
這就導致了在清朝時,人們對於明末歷史的不瞭解,人們也無法瞭解崇禎之後的真實歷史。
我們現在對於那段歷史的瞭解,還是因為在清朝滅亡以後,無數的歷史工作者付出大量的努力,才找到一些那時隱藏的歷史,如錢海嶽,顧城等人。
所以《紅樓夢》中對於那個時期歷史真相,本質的還原,就顯得尤為珍貴。
簡單來看,可以說明朝是亡於兩線作戰,外線是後金不斷的叩關,內線是亡於流寇農民起義。
真正推翻崇禎朝廷的還是李自成的大順軍,但是李自成真正做大做強還是比較晚的。
崇禎登基之後做了很多努力,包括政策的搖擺,在先解決外還是先解決內的問題上,不同時期嘗試過不同的政策。
在對內政策上也經歷過招撫為主和剿滅為主的階段,我們後人都知道起義軍是剿不滅的,但是具體到細節上是怎麼樣的一個剿不滅,我們可以看看《紅樓夢》中是如何還原其本質的。
在早期應對流民問題時,崇禎朝廷選擇了以招撫為主,這在劉姥姥一進榮國府裡,作者進行了描寫。
這大概是崇禎三年到四年,之後明朝進行了多年的剿滅和招撫,一直不能解決流寇問題。直到崇禎十年,內閣首輔溫體仁請辭回鄉,崇禎重用楊嗣昌之後,採取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對流寇進行全面的圍剿,並在一年內取得了表面上的成功。
至於最終又是怎麼失敗的,我們可以看作者是如何描寫。
前文在看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的時候,我們看到了王熙鳳隱射的軍權派遣官員楊鶴任陝西三邊總督並招撫流民,也就是給了劉姥姥二十兩銀子和一些物品的事。
後來招撫失敗,原因很簡單,朝廷調集的糧食本就不夠流民吃的,還發不到真正的災民手裡。
糧食到了基層手裡,如鄉紳保甲,當他們代發賑災糧食的時候,災民根本就不在家鄉,否則就不會叫流民了,糧食最後發到了誰手上也就無法查證了。
而像李自成,張獻忠這樣的流寇,負責剿滅他們的官軍還欠著軍餉沒發呢,更不願意把糧餉給這些人了。流寇吃完了糧食,只能繼續造反了。
楊鶴論罪下獄,而他的兒子楊嗣昌,在崇禎十年上任兵部尚書主持軍事以後,吸取了父親的經驗教訓。
他認為對流寇招撫是行不通的,必須全力剿滅,這就有了著名的十面張網的策略。
他認為,父親的撫局失敗,都是因為流寇的原因,現在改為剿滅,用十個省的軍力聯合封鎖,全力追剿,就一定能平定流寇問題。
那麼,到後來他親自去往前線督師剿寇,臨死之前他才會明白,根本就不是流寇的問題,無論他採取何種策略,流寇都是剿不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