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夢 作品

168章 寶玉悟道

 正合著前日所看《南華經》上,有“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繫之舟”,

 這裡的大意是:有技巧的人勞累,聰明的人憂慮,沒有本事的人沒有追求.吃飽了四處閒逛,就像沒有被固定的小船。

 在這裡就是說寶玉之所以會到如此境地,就是因為自覺太重要,太敏感,太聰明,又想要的太多,所以做事反而得不到想要的結果。如果他能像一個無能者,無所求,隨遇而安,也許結果就不會這樣糟糕了。

 這就是道家的經典思想:“無為”!你大多數時候其實是一個“無能者,”那麼你就不要急急忙忙做那麼多事,而對事物造成巨大的傷害。

 又曰“山木自寇,

 【庚辰雙行夾批:按原注:“山木,漆樹也。精脈自出,豈人所使之?故云‘自寇’,言自相戕賊也。”】

 源泉自盜”等語。

 【庚辰雙行夾批:源泉味甘,然後人爭取之,自尋乾涸也,亦如山木意,皆寓人智能聰明多知之害也。前文無心雲看《南華經》,不過襲人等惱時,無聊之甚,偶以釋悶耳。殊不知用於今日,大解悟大覺迷之功甚矣。

 那麼寶玉從這件事裡悟出來什麼“道”呢?

 他悟出了“山木自寇,源泉自盜。”意思是山上的樹木因為長的高大有用,所以自然就被盜走利用了,源泉也是如此,因為它甘甜解渴,自然會被人飲用。

 寶玉怎麼做了呢?“無能者無所求”嘛!粗魯點說就是自暴自棄了,要做一個“無能者”了。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六,大臣們在朝房商討對策,一個個“但相顧不發一論”,也就是一言不發了。

 後來崇禎最後一次召集群臣上朝議事,大臣們乾脆一個不來,崇禎親自撞鐘,也沒有一個人來上朝。

 有的大臣紛紛南逃,所以黛玉後面說:“這一去,一輩子也別來,也別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