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章 一僧一道都是誰
當清兵大舉南下時,在梧州出家,法名弘智,發憤著述同時,秘密組織反清復明,活動與湘桂一帶。
晚年定居江西廬陵青原山淨居寺,自稱極丸老人。這裡正符合“朱三太子”與鄒之麟後來居住江西相近,方便了朱慈炯來找這個老師。
1650年到1653年他又到南京,“閉關”於金陵高座寺的看竹軒,潛心寫哲學著作。作為曹洞宗的一個法門弟子,佛教思想對他有一定影響。而我們能在《紅樓夢》裡看到很高深的佛家思想。
也正是在此之後,他們又找到了朱慈炯的另一個老師,吳梅村。
關於吳梅村是《紅樓夢》作者的說法,也是很早就有了,讀者可以仔細看看他們二人的史料,只要足夠細心,就能發現很多線索。
吳偉業,字駿公,號梅村,別署鹿樵生、灌隱主人、大雲道人。
崇禎朝進士,授編修。曾疏劾大學士張至發,有直聲。後充東宮講讀官,也給幾個皇子當過三年的老師。
與錢謙益、龔鼎孳並稱“江左三大家”,又為婁東詩派開創者。
清兵南下之後,長期隱居不仕,以復社名宿主持東南文社活動。然而,吳偉業懾於清廷淫威,礙於老母敦促,於順治十年九月被迫應詔北上。
吳偉業內心對自己的屈節仕清極為歉疚,痛悔無緒,常借詩詞.以寫哀。順治十三年底,以丁憂南還,從此不復出仕。
癩頭和尚說自己腌臢更有滿頭瘡,也就是吳偉業的自悔自嘲。
康熙十年,吳偉業“舊疾大作,痰聲如鋸,胸動若杵”,他預感自己不久於人世,便留下遺言:吾一生遭際萬事憂危,無一刻不歷艱險,無一境不嘗艱辛,實為天下大苦人。
吾死後,斂以僧蓑,葬吾於鄧尉靈巖相近,墓前立一圓石,曰:“詩人吳偉業之墓”。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日,吳偉業病逝,葬予蘇州玄墓山之北。
我們要看到,吳偉業為何要堅持以僧衣入葬,並且要求墳前立一個圓石,這個圓石有什麼含義,一切的答案都在《紅樓夢》中。
吳偉業有沒有從事反清復明活動我們不清楚,但是方以智一定是做了很多反清活動。
可惜的是他從事反清復明活動事發,1671年冬,方以智為粵事牽連被捕,解往廣東,途經江西萬安惶恐灘頭,十月七日,想起前朝文天祥事蹟,自沉於江西萬安惶恐灘江殉國。
這裡所謂的粵事,就是天地會,洪門的起源,而《紅樓夢》的創始團隊,就是弘智和尚與“朱三太子”朱慈炯,也是天地會的創始人。
筆者這麼說都是根據《紅樓夢》中作者透露的信息與史料結合做出的判斷。
下回再說關於天地會更多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