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章 作者為何自稱曹雪芹
我們又知道,書的名字,最後是由脂硯齋確定,叫做《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再加上畸笏叟,梅溪、松齋、常村以及鑑堂、綺園、立松軒等
所以說曹雪芹,一定是生長在寒冬裡的,這就是寓意著他們,是象雪中的芹一樣,在嚴寒中堅守,等待冬去春來的一群人。
在二十六回襲人記掛寶玉去見賈政時,有脂批說“生員切己之事,”這裡脂硯齋就是以生員自居,也就是讀書人的意思,明代時,生員就是秀才。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採芹人”,指的也是讀書人。
在第十七回,大觀園題對額時,賈政讓寶玉給稻香村題聯,寶玉題目曰:“新漲綠添浣葛處,好雲香護採芹人。”
那一回我們解過,稻香村的位置就是江南一帶,
別忘了,在書中,賈政隱射的就是明朝的文官們,再加上賈政的燈謎,身子端方,體自堅硬,雖不能言,有言必應。
謎底指向的脂硯齋,就是在暗示,批書者都是曾經考過科舉,做過官的。
而在甄士隱說“不知可納芹意否”時,也是指向讀書人。
書中種種跡象表明,這本書的寫作者,與批書團隊,都是做過官的讀書人。
而那個所謂江寧織造的曹雪芹,他家是獲罪之家,所以他沒有科考資格,所以這點是曹家溝的巨大破綻。
而《石頭記》就符合歷來修史書的情況了,脂硯齋說這本書不是野史可以比的,那就是這本書雖然不是正史,但也可以把它當成真正的史書一樣看待。
另外,此書表示有意要砸《明史》的場子,而清朝修明史,就換了幾代人,前前後後修了大約一百年。
那麼,為什麼這本書就不會像修《明史》那樣,有多人參與,前後也修90年呢?
開頭的時候,跛足道人不就是對甄士隱說:你我各幹營生去吧!三劫之後,我在北芒山等你。三劫就是九十年啊!
作者把寫《明史》的,稱為賈雨村,而把修《石頭記》的,則叫做甄士隱,所以我們看到的《明史》,都是假語存留,《石頭記》裡,則是真事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