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章 蘅蕪苑夜擬菊花題
有探春,說明作者也有曾經在隆武朝做過官的,其他同理。
湘雲道:“如此更妙,竟弄成個菊譜了。” 寶釵道:“起首是《憶菊》;憶之不得, 這開始就是回憶,所以叫《憶菊》,但是有記不清的。 故訪,第二是《訪菊》;[這是探訪,查明歷史的真相] 訪之既得,便種,第三是《種菊》;[種菊就是開始寫了。] 種既盛開,故相對而賞,第四是《對菊》;[寫了之後還有校對。] 相對而興有餘,故折來供瓶為玩,第五是《供菊》;[校對過後,就要把書保存好,重視起來,因此叫“供菊。”] 既供而不吟,亦覺菊無彩色, 第六便是《詠菊》;[詠菊就是吟詠,歌頌] 既入詞章,不可不供筆墨,第七便是《畫菊》; [畫菊就是象畫畫一樣,用一些意向,留白,間色等手法,使這本書色彩更豐富。] 既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處,不禁有所問,第八便是《問菊》; [問菊就是要問一問,這菊花到底有什麼含義,在古人的詩詞文章中,菊花代表的是隱逸,高潔,凌霜傲雪,書中用雪和霜代指滿清,那麼菊花就是不畏寒霜,堅貞不屈的代表。] 唐朝大詩人元稹就曾寫到: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也就是說,菊花開時,已經是在百花凋謝之後了,另外陶淵明的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可以從中感受到作者的借用,用菊花來營造出不願出仕,淡泊名利,返璞歸真的意境來。 菊如解語,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 如果讀者能讀懂其中的語言,就會把菊花帶在頭上,從書中學到作者堅貞不屈的精神,不忘逝去的故國,堅持鬥爭,反清復明。 從這裡看,帶菊花祭奠亡故的人或物,也是從《紅樓夢》中開始的,要知道的是,菊花在明朝之前都是代表長壽,吉祥,而不是現在常用在喪葬場合。 在明朝滅亡之後,有明朝遺民把這個習俗帶到了國外,17世紀後期,菊花傳到了法國,帶菊花祭奠逝者的習俗,開始慢慢出現,同時慢慢在日本,拉美等地開始流傳。 到20世紀,法國才正式開始以菊花作為祭奠逝者的專用花卉,代表對逝者的哀悼。因此筆者猜測,菊花用來作為祭奠專用花,是從這本書裡開始的。 如此人事雖盡,猶有菊之可詠者,《菊影》《菊夢》二首續在第十第十一; 隨著明朝滅亡,事情過去,時間慢慢流逝,明朝的遺民也會隨之消失,但是事情雖然過去了,我們還可以詠菊花,從這本書裡看到他們曾經的樣子,因此叫“菊影,”“菊夢。” 末卷便以《殘菊》總收前題之盛。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 最後的收尾,卻名“殘菊”,一個“殘”字就表明了,這本書註定是殘缺不全,作者不會給她一個完整的結尾,關於這一點,我們前面已經提到過,破解完全部內容之後再來看就更容易明白了。 湘雲依說將題錄出,又看了一回,又問“該限何韻?” 寶釵道:“我平生最不喜限韻的,分明有好詩,何苦為韻所縛。咱們別學那小家派,只出題不拘韻。原為大家偶得了好句取樂,並不為此而難人。” 這裡的限韻是在寫詩之前立個規矩,大家作詩的時候都要遵守,現在薛寶釵說不要限韻,就是不想守一些規矩了,前面解林黛玉的詠白海棠時說過,這本書是有很多創新的,獨特的寫作手法,因此,它不能用太多舊規矩束縛住。 湘雲道:“這話很是。這樣大家的詩還進一層。但只咱們五個人,這十二個題目,難道每人作十二首不成?” 寶釵道:“那也太難人了。將這題目謄好,都要七言律,明日貼在牆上。他們看了,誰作那一個就作那一個。有力量者,十二首都作也可;不能的,一首不成也可。高才捷足者為尊。若十二首已全,便不許他後趕著又作,罰他就完了。” 湘雲道:“這倒也罷了。”二人商議妥貼,方才息燈安寢。要知端的,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