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孟伯仲 作品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人一年七噸魚

“我們將安排深潛隊,獵殺足夠多的海洋生物,並安排運輸。”衛戍部隊的軍官眉頭緊鎖,如此麻煩並緊急的作戰任務,人手不是一般緊張。

作為目前所知的最強單體戰力,李儉也在他們的小碰頭會上。

如果只是獵殺,事情還沒那麼複雜。

最要命的是,為了不讓海洋生物再利用那些被獵殺的生物,致使戰士們的戰鬥成果大幅減弱甚至相當於徒勞無功,每次獵殺都必須將殺傷後的生物運回陸地處理。

怎麼吃都行,哪怕全都拿去當成工業原料甚至燃料也好,要儘可能地少將容易利用的生物化學能迴流到自然界。

這在過去是不可理喻的。當時的人類不受“自然生物”威脅,與現在正相反的是,人類還得控制自己的捕撈總量,保護生物平衡,制止濫捕濫殺,防止海洋生物的食物網出問題,進而影響到人類自身。

“這會是一場浪費行動。就算我們能把這些海洋生物運上陸地,我們也沒有處理它們的工業條件。”與會的石化工業代表如此說。

石化工業精通簡單有機物之間的工藝處理,而要談到將生命體的有機物進行工業利用,石化工業是繞不開的熟練工。

“運輸更困難,即使是遠洋捕鯨船,也不是為了同時掛載萬噸魚類才被建造出來的。”漁業代表十分謹慎地用了掛載一詞,而非更常聽聞的“捕撈”“裝載”。

科學家對靈氣復甦後海洋生物模型的推敲,建立在過去對海洋生物量的檢測之上。過去,海洋生物量約在六十億噸碳當量(碳基生物用碳重量)左右,考慮水藻碳含量在百分之二點五左右,魚類碳含量約在百分之十五到二十,認為海洋生物總重在六百億噸左右比較合理。而在當時,全球捕撈漁業總量不超過一億噸。(水藻之類的東西和深海生物肯定不會算在這裡,不過這個數據包括養殖)(魚類含碳量是我粗算的,不一定對)

而在靈氣復甦之後,專家們經過複雜的歸類總結推演模擬後,向大會提出了一個在過去聽來驚世駭俗的數據。

全人類每年必須從海洋中,捕撈起碼百億噸級的魚類上岸,才有可能與海洋生物的能量利用總量分庭抗禮。

這數據剛出來的時候,漁業代表嘎嘣一下就抽過去了。

第二個抽過去的是民政方面負責食物配給的代表。

百億噸魚,這個數量一瞬間砸蒙了所有與會代表。

在一陣緊急搶救之後,會前聽聞漁業大興而興高采烈參會的漁業代表像是鬥敗的公雞一樣頹了,縮在座位上,用詞十分謹慎。

食物配給代表則徹底讓出前列座位,將舞臺交給工業代表,待在後排充當背景板的同時,掰指頭玩。

離得近的,能聽到他念叨:“十四億人百億噸,一人一年七噸魚;十四億人百億噸,一人一年七噸魚。”

這時候也沒人敢提醒他,全球人類不只有華夏。而且食物配給代表的“錯誤”還真不一定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