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五米高的珊瑚
而李儉身上的這件改良作戰服,令人驚喜地擁有如同潛水器的儲水倉設計。
在李儉選擇下潛之後,原本距離體表較遠,留下一定空間的作戰服軟性內襯層貼向體表,內襯層與外部表面之間留出諸多儲水倉空間,海水注入後,帶著李儉下潛。
“頭盔,檢查作戰服氣瓶狀態。”
作戰服通過覆蓋單透膜的氣泵回收先前填充在人體與內襯層之間的空氣,這些空氣被存儲在壓縮氣瓶裡。如果氣瓶丟失,作戰服也存有緊急資源,將用化學方式從粉末物質中製取氣體填充——不過那就不適合填充到人體與內襯層之間了,轉而會填充到儲水倉。在那種情況下,作戰服穿著者將直接使用增強頭盔內的空氣循環系統,而非模擬自然環境。
說人話就是讓使用者更難過一點,但保障生存和基礎上浮功能。
目視鏡ui顯示氣瓶狀態正常,李儉正在以三米每秒的幾近勻速向深處下潛。
這個速度有多快呢,以蛟龍號潛水器為例子,蛟龍號的作業下潛速度為每分鐘四十二米,李儉的下潛速度是它的四倍多。
至於再快,再快那就真得用上推進器了。這是在水裡,李儉都不樂意讓自己速度更快。
……
然後李儉就意識到,在自己現在還沒出第一島鏈的位置,東海到底有多淺。
兩分鐘不到,他觸底了。
作戰服提前預警,內襯層重新充氣,使儲水倉排水。腳下的推進器反推,使李儉最終沒在海里以三米每秒的相對速度插進海底泥沙。
那樣雖然不會有大事,但會讓李儉看起來很尬。
頭頂的探照燈在下潛之後便一直高亮,聲吶也未停止工作。
海底景象不說是美輪美奐吧,起碼也可以說是一片陌生。
鬼知道靈氣復甦之後的珊瑚蟲發生了什麼,原本被稱為在全球變暖中受傷最重的群體,看起來在靈氣復甦後煥發了生命的新生機。
在靈氣復甦之前,伴隨著全球變暖,海洋溶解二氧化碳比率變化,大海酸鹼性變化而大幅度衰退的珊瑚蟲,此時在海底構建了屬於它們的宮殿。
李儉不知道這些小東西更新換代了多少代,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它們如果還按照以前的生態生活,不可能會在自己面前長出一叢叢四五米高的珊瑚樹。
以前要是有這玩意,早就被人撈上來了。真當那幫尋摸珊瑚樹的不樂意來深海挖珊瑚啊,以前那都是沒有了才不整的,要是讓他們知道還有四五米高的珊瑚樹到處生長,也不至於將兩米高的當成寶——君不見,古時進貢珊瑚,六七尺就能列入寶單?(順帶一提,晉朝比富的時候,兩三尺高就能供王愷石崇比富,而到明朝,六七尺的珊瑚才值得大太監珍藏,這也能看出挖掘水平和範圍確實在千年中長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