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四章 彌合南北,再造中華!
看完這些供詞,朱元璋忍不住喃喃說道:“咱信任劉三吾,讓他做科舉會試的主考官,可他又是怎麼辦事的?
白信蹈、丁顯、吳達……他們竟都與劉三吾沆瀣一氣,操縱會試,還有朱夢炎,咱已經讓他歸鄉,他竟也參與到這裡面!”
掌控會試的官員,除了三個同考官沒有同流合汙外,其他人都有問題,而朱夢炎,宋濂等歸鄉、流放的官員,竟然也與此事有關,朱元璋氣得發抖。
楊帆輕聲解釋道:“朱大人、宋大人都曾身居高位,宋大人更是當世大儒,他一家去了偏遠之地,卻能在那裡迅速站穩腳跟,與當地的豪族聯合在一處。”
宋濂聲名在外,交友廣泛,門生故吏也極多,當地豪族與之接觸聯合,也是順理成章。
豪族支持宋濂就利用其影響力,與朱夢炎等舊時的故友聯絡。
根據劉三吾的交代,目前還無法確定,究竟是誰,挑起了操縱科舉的頭兒。
楊帆想了想,道:“或許操縱科舉,是諸多大族與官員一直在想的事情,他們已經策劃已久,宋大人與朱大人等,就是一個爆發的契機而已。”
朱元璋繼續翻閱卷宗,道:“他們得了功名還不滿足,有了財富也不滿足,偏偏要插手科舉,將以後朝中大臣都變成他們的人,其心可誅!”
劉三吾交代的供詞裡,涉及的官員多達一百餘人,除京城內的還有二十餘人沒有被捕外。
在應天之外的南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內,就有六十二人。
對於這些人,朱元璋毫不留情道:“對待這些人必須快,要狠,咱知道有百姓來京城,聲稱紀綱濫殺無辜,此事調查清楚就好,讓紀綱他們不要有顧慮,咱來給錦衣衛撐著!”
楊帆微微頷首,道:“陛下,那件事已經查明,那兩個百姓,其中一個刻意為崔郾隱瞞,另外一個的確不知情,被知情的那個連累,紀綱,確實犯了錯。”
頓了頓,楊帆說道:“臣的意思是,賠償無辜百姓家屬銀五百兩,再免除五年的稅與十年的徭役,紀綱鞭十五,罰沒俸祿三個月,請陛下恩准。”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問道:“紀綱可是你的心腹愛將,你捨得責罰他?”
楊帆神情鄭重,回應道:“紀綱有能力有抱負,然行事手段過於酷烈,若他要走得更遠,這性子需收斂,今日給他一個小教訓,防止未來,他犯更大的錯,這一頓鞭子,值得。”
“你能懂得這個道理很好,過猶不及,尤其是從今往後咱要重用錦衣衛,許多毛驤辦的事情,都得交給你,還有你手下的蔣瓛、紀綱、程度他們。”朱元璋點了點頭,拿著那沉重的供詞往外走。
楊帆有心讓紀綱等人收斂,說明楊帆從未沉浸在錦衣衛的權力中失去本心。
這一點尤為難得,讓朱元璋更堅定了重用錦衣衛的決心,否則將來若是再有這般大案要案,誰能作為君王手中的尖刀,披荊斬棘?
在原本歷史的時間線中,洪武三十年爆發了南北榜案,朱皇帝已經到了生命盡頭。
身邊沒有馬皇后、朱標、朱雄英,更沒有徐達、湯和這樣的老兄弟,亦沒有楊帆這柄鋒利的“屠刀”。
結果就是,他妥協了,這個一生要強的君王最終卻妥協了,設立了“北榜”,將南北士子分開取錄,對科舉案的主考官劉三吾“輕輕放下”,判了一個流放了事。
若是朱元璋能提得動刀,焉能放過劉三吾等人?
聞言,楊帆猶豫了片刻,為毛驤求情道:“陛下,毛驤大人雖然查‘科舉舞弊案’不利,但毛大人對您忠心耿耿,絕無二心,請陛下……寬宥了他吧。”
朱元璋露出一抹感慨,道:“毛驤當年隨著咱刀山火海,都闖過來了,刻如今有了妻兒之後便少了膽氣,咱知道你與他私交深厚,他還讓自己的長子,拜你為師,他在為兒孫打算。”
楊帆的心微微一沉,朱元璋卻話鋒一轉道:“你放心,咱沒有要怪罪他的意思,這麼多年,毛驤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一次就算了,不過毛驤老了,親軍都尉府的很多事,以後便逐漸移交給錦衣衛吧,有你在,咱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