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薩理彥死,朵顏三衛
歷史上的朵顏三衛出現的時候,是在洪武二十年馮勝統帥二十萬明軍迫近遼東。
北元太尉納哈出無奈身邊的近臣紛紛倒戈,納哈出不得不投降獻出遼東,生活在歸流河上游、兆兒河流域,以及嫩江與烏裕河流域的蒙古部落隨之歸附明朝,成為明朝的盟友。
故後來的蒙古實際上分裂成了三個部分,瓦剌、韃靼,以及被稱為兀良哈的朵顏三衛。
由於楊帆的出現,以遼東為根基擊破了納哈出,將兀良哈三衛嚇得夠嗆。
當納哈出敗亡之後半年,兀良哈三衛便上書明廷,願意歸附大明聽從調遣。
話是這麼說,但是因為納哈出的敗亡,兀良哈三衛人心惶惶,內部也產生了不小的動盪。
直到洪武二十四年,才形成了泰寧衛首領阿扎失裡、朵顏衛首領脫火赤、福餘衛首領海撒男
答奚領導的朵顏三衛格局。
這三衛之中,以朵顏衛實力最強,與明廷的關係最好,故明朝稱其為朵顏三衛。
與歷史上的朵顏三衛相比,楊帆統管之下的朵顏三衛,更加敬畏明朝。
無他,這位楊大人的手段太狠辣了。
納哈出、薩理彥,以及生活在永安都司的部落,他竟要全部吞下去,全部同化,那兀良哈會不會有一樣的命運?
三衛首領心裡面也在犯嘀咕,但卻不敢明面上表達出任何不滿。
在楊帆正式進攻薩理彥前,朵顏三衛的行軍速度並不快,似乎有觀望之意,他們在觀察明軍,是否還是征伐高麗時候的強軍,楊帆是否還是那個楊帆。
紀綱取出一封書信來,道:“大人,楊士奇送來的書信,朵顏三衛已經於三日前抵達了義縣一帶。”
楊帆聞言不禁笑了,說道:“他們倒是會挑選時機,這邊薩理彥剛覆滅,那邊他們便到了。”
不過對於朵顏三衛的小心思,楊帆也不計較,揮揮手道:“傳訊義縣,讓九江他們好生接待,莫給朵顏三衛太多的壓力。”
洪武二十六年,十月七日,禍亂大明永安都司的罪人薩理彥,在遼陽城外行刑。
楊帆並未去觀刑,此事交給了七部首領來監刑,薩理彥被綁起來凌遲。
據傳,薩理彥在行刑場上大罵七部首領,辱罵七部首領都是蠢豬、廢物,沒有骨頭的東西,被楊帆養成了狗!
七部首領本就對他恨之入骨,聞言讓七部裡面的好手輪番上場,割下薩理彥的肉。
薩理彥一共捱了九百多刀才斷氣,後屍體也被七部拆解分成了七部分,送回了曾經七部將士戰死的地方,祭奠英靈。
七部元氣大傷,還徹底失去了自主權,就算將薩理彥挫骨揚灰也不奇怪。
行刑後的當日,楊帆在長安侯府內宴請七部首領,商議後續內遷的事宜。
七部首領本來擔心楊帆會拉著他們去西征,不過楊帆並未難為他們,七部與薩理彥的激戰已經將七部的勢力消耗得七七八八,強行拉出去也幫不了什麼忙。
“患病多日”的劉伯溫也難得出現,他會全權負責內遷等事宜,這讓懷著偷奸耍滑心思的七部首領暗暗叫苦,本以為楊帆走了他們能耍些小手段討些便宜,沒想到劉伯溫居然出山了。
有劉伯溫這尊大佛在,七部只能老老實實按照原來的約定行事,不敢造次。
洪武二十六年,十月八日,楊帆再度離開遼陽城,前往前線與主力會合。
大淩河畔,明軍大營。
明軍駐紮的地方選在了大淩河北、尖山門南,從此處出發一直到廣武鎮附近,再從廣武鎮到臚駒河,便是此行楊帆的初步作戰方向。
臚駒河在後世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名字——飲馬河,乃永樂大帝朱棣所取之名。
不過朱棣目前在安南忙得如火如荼,估計這輩子是沒有機會到蒙古來了。
楊帆抵達軍營,明軍上下將官以及朵顏三衛的首領都來迎接,時隔數年後,楊帆再度見到三位首領,上一次還是他們三個被封為泰寧衛指揮使,朵顏衛指揮同知,以及福餘衛指揮同知的時候。
泰寧衛首領阿扎失裡出身不簡單,乃成吉思汗幼弟斡赤斤的後裔,滿臉的絡腮鬍子,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