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秦國曆代君主17
歷史評價
尉繚: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我布衣,然見我常身自下我。誠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為虜矣。不可與久遊。
盧生: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並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
賈誼: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志,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
主父偃:秦皇帝任戰勝之威,蠶食天下,併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務勝不休,欲攻匈奴,……男子疾耕不足於糧饟,女子紡績不足於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養,道路死者相望,蓋天下始畔秦也。
伍被:秦絕聖人之道,殺術士,燔《詩》《書》,棄禮義,尚詐力,任刑罰,轉負海之粟致之西河。……於是百姓離心瓦解,欲為亂者十家而七。
嚴安:秦王蠶食天下,併吞戰國,稱號皇帝。一海內之政,壞諸侯之城。銷其兵,鑄以為鍾虡,示不復用。元元黎民,得免於戰國,逢明天子,人人自以為更生。鄉使秦緩刑罰,薄賦斂,省徭役;貴仁義,賤權利;上篤厚,下佞巧;變風易俗,化於海內;則世世必安矣。當是時,秦禍北構於胡,南掛于越,宿兵於無用之地,進而不得退。行十餘年,丁男被甲,丁女轉輸,苦不聊生,自經於道樹,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
司馬遷:自繆公以來,稍蠶食諸侯,競成始皇。始皇自以為功過五帝,地廣三王,而羞與之侔。善哉乎賈生推言之也!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始皇既立,併兼六國,銷鋒鑄鐻,維偃幹革,尊號稱帝,矜武任力。“鹽鐵會議”中文學:棄仁義而尚刑罰,以為今時不師於文而決於武。趙高治獄於內,蒙恬用兵於外,百姓愁苦,同心而患秦。]
班彪:漢承秦制,改立郡縣,主有專已之威,臣無百年之柄。
班固:周曆已移,仁不代母。秦直其位,呂政殘虐。然以諸侯十三,併兼天下,極情縱慾,養育宗親。三十七年,兵無所不加,製作政令,施於后王。蓋得聖人之威,河神授圖,據狼、狐,蹈參、伐,佐政驅除,距之稱始皇。至於秦始皇,兼吞戰國,遂毀先王之法,滅禮誼之官,專任刑罰,躬操文墨,晝斷獄,夜理書,自程決事日縣石之一。而奸邪並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潰而叛之。
王朗:無德之君,不應見祀。
裴元略:堯舜茅茨,周卑宮室,故致和平,慶隆八百。始皇窮極奢麗,嗣不及孫。
李世民: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漢武驕奢,國祚幾絕。
虞世南:彼始皇者,棄仁義而用威力,此可以吞併而不可以守成,貽訓子孫,貪暴而已。
李白: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柳宗元在名著《封建論》: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建立郡縣制,符合了歷史發展的客觀必然趨勢,所謂“秦之所以革之者,其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非聖人意也,勢也。”
張居正:三代至秦,混沌之再闢者也,其創制立法,至今守之以為利,史稱其“得聖人之威“周王道窮也,其勢必變而為秦,舉前代之文制,一切剷除之,而獨持之以法。西漢之治,簡嚴近古,實賴秦之驅除也。惜乎扶蘇仁懦,胡亥稚蒙,奸宄內發,六國餘孽尚存。因天下之怨,而以秦為招,再傳而蹙,此始皇之不幸也。
李贄: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個世界。是聖是魔,未可輕議。祖龍是千古英雄掙得一個天下。
章太炎在1913年撰寫的《秦政記》也讚揚秦始皇,說:“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夏曾佑:“有為漢一朝之皇帝者,高祖是也;有為中國二十四朝之皇帝者,秦皇、漢武是也。”
柳翼謀《中國文化史》:“始皇時代之法制,
實具偉大之精神,以一政府而統制方數千裡之中國,是固國家形式之進化,抑亦其時思想之進化也。”“蓋秦政稱皇帝之年,實前此二千數百年之結局,亦為後此二千數百年之起點,不可謂非歷史一大關鍵。惟秦雖有經營統一之功,而未能盡行其規劃一統之策。凡秦之政,皆待漢行之。秦人啟其端,漢人竟其緒。”
呂思勉:秦始皇,向來都說他是暴君,把他的好處一筆抹殺了,其實這是冤枉的。他的政治實在是抱有一種偉大的理想的。秦始皇的政策雖好,行之卻似過於急進。北築長城,南收兩越,除當時的征戰外,還要發兵戍守;既然有兵戍守,就得運糧餉去供給;這樣,人民業已不堪賦役的負擔。他還沿著戰國以前的舊習慣,虐民以自奉。秦人致敗之由,在嚴酷,尤在其淫侈。用法刻深,拓上不量民力,皆可諉為施政之誤,淫侈則不可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