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趙世家2
趙武相禮
下宮之難已經過去了七八年,趙武成年,儘管今非昔比,但作為元勳之後,趙武的成長頗受關注。厲公希望借用趙武來壓壓侈卿的囂張氣焰。公元前576年一日,厲公坐朝,為趙武舉行弱冠之禮。典禮完畢後,趙武相繼拜見八卿。
首先拜見欒武子,欒伯感嘆道:"瀟灑!昔我侍奉令尊,他外表很美,卻有些華而不實,您可要努力啊!"趙武拜見中行宣子,荀庚說:"漂亮!只可惜我老了,看不到你的將來……"中行伯老驥伏櫪,還是士燮對未來的趙武影響更深遠:
"賢人受寵而慎,愚者得寵而驕。明君賞諫臣,昏君懲之。古之君王,建德政而納百姓之言,命樂師誦讀箴言,百官獻詩諷諫而不受矇蔽,納商旅之言於市井,辨吉凶於歌謠,考察百官於朝上,詢問譭譽於道旁,以糾不正,這一切用以提高警惕。明君最痛恨的就是驕傲。"範文子,真君子。
這番話曾是隨武子教育範文子的,趙武將範氏家訓銘記於心,受用終身。士燮諡文,趙武亦諡文,賢臣教導賢臣。韓厥鼓舞趙武:"謹慎警戒以成人。成人之首在於親善人。親善人,善人薦善人。
如此,惡人就無所適從。若親惡人,惡人再薦惡人。那麼,善人便離開。人如草木,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戴上冠冕,就如宮室之有牆屋,只不過祛除汙穢、保持清潔罷了,其他還有什麼可增益的呢?"
韓厥對趙武的期望是很高的,自然少不了對趙武的諄諄教誨,語氣雖嚴,卻苦口婆心。趙武拜見智武子,荀罃說:"好好努力吧!成季、宣孟之後,只為大夫就是恥辱。趙衰知典章以佐文公,精通法令而最終執政;趙盾諫襄公、靈公,由於強諫而被靈公所怨,依然冒死進諫。
你加油吧,以成子之才,宣子之忠,侍君定能成功。"趙武拜見郤錡,郤氏宗主卻給趙武潑上冷水:"漂亮是漂亮!但青壯不如老者的地方還多得很呢!"之後,趙武又相繼拜見郤犨、郤至,苦成叔子反問趙武:"求官之人很多,我又怎麼安排你呢?"溫季更是說冷話:"如果你比不上別人,就退而求其次吧。"
趙武退朝見張老,將冠禮中的情況轉告張老。張老說:"聽從欒伯,可使自己不斷進步;聽從範叔,可以恢弘自己的德行;韓子之誡,有助於你成就事業。條件都具備了,能否做到就要看你自己的志向了。至於三郤的那些讓人喪氣的話,沒有什麼價值。
或許知伯說得對,正是先人的恩澤在庇護、滋潤著你啊。"
始佐新軍"
沒有永遠的敵人,亦沒有永遠的朋友"。
趙武行冠禮在朝上這麼一走,將諸卿對趙氏的態度一一描繪出來。晉厲公對趙武不懷惡意;韓厥對趙武光復先祖功業翹首以盼;而士燮對趙武則是對其價值觀與人生觀的啟蒙;荀庚、荀罃兄弟對趙武的入仕較為贊同;欒書作為趙朔的至交,對這位世侄心情較為複雜,一方面希望削弱厲公與三郤,另一方面害怕趙武記仇,好在欒書能識大體,表面工作做得漂亮。
趙朔,根正苗紅的功勳貴胄,顯赫背景自然令三郤汗顏,郤氏坐擁著八卿三席,趙武入仕極有可能侵害郤氏的既得利益。恰恰,厲公、欒書之目的就在此,三郤對這位晚輩自然沒好臉色。確切的說,三郤崛起之路是趙氏的血淚鋪墊而成。
郤至為卿因滅趙氏有功,郤犨被立是因為踢掉趙旃。洞悉朝政格局,趙武為官後基本有一套框架:侍奉厲公、尊重欒書、師從士燮、親暱韓厥、敬重二荀,不得罪三郤。"君奢而臣侈、上驕而下貪",對這個時候的晉國是最好的寫照,士燮就預言晉將大亂。
公元前574年,晉厲公用胥童,滅三郤,逮捕欒書、中行偃,旋而縱之。後欒書、荀偃擒殺胥童,囚厲公,公元前573年初,欒書弒厲公,立悼公。入秋後,悼公廢欒書,韓厥為正卿。自此長達一年之久的混亂才得以平定。
晉悼公即位後,打破常規,提拔功臣之後。他認為:治國以禮,凡曾對晉國有功的臣僚後代應受先人之功德的庇護,晉悼公連續提拔呂相、魏頡、士魴,作為成、宣之後的趙武即將迎來了轉機。文采卓越的魏相英年早逝,晉悼公稱趙武善文,能斷大事,命其佐新軍,輔彘恭子。
自此趙武始為卿,儘管居八卿之末,但卻跨越了從大夫到卿的質變。趙武的人生際遇因此這次升遷而獲得了巨大利益。而晉悼公以其出眾的人格魅力與政治韜略,率領晉國邁向了又一個輝煌。
官運亨通
公元前566年,知武子將已謀劃完畢的三駕之策在內閣中公佈,悼公慧眼,當即意識到這套對國力消耗巨大的戰略將會在晉楚爭衡中起決定性作用。知伯獲得悼公的高度讚賞,韓獻子為讓智罃一展雄才,請告老。韓厥致仕。
晉悼公於6月在綿上舉行閱兵式,各大卿大夫家族成員盡皆到場。悼公立韓起為卿,韓無忌為首席公族大夫。
與盟於鄭
公元前562年,鄭尋釁於宋,宋師伐鄭,子展御宋。鄭、宋相持,宋求救於晉,悼公再會諸侯,率聯軍伐鄭。諸侯出兵,對鄭國實施全方位的軍事打擊,楚國已經被晉國消耗得精疲力竭,無力援鄭。至6月,晉軍兵臨城下,悼公向鄭國下達最後通牒。子孔向晉國求和。
晉悼公命趙武入新鄭,與鄭簡公及子孔等謀和,簽訂合約。公子嘉向晉國擔保,鄭國不再叛晉。悼公霸業遂成,趙武為悼公復霸戰爭的閉幕畫上圓滿句號。從公元前562年至公元前506年,長達56年的時間裡,鄭國都是晉國的追隨者,歷代執政(子孔、伯有、子產、子大叔)、上卿(子展、子皮、子齹、子明),都堅持以擁護晉國霸權為己任,直到公元前506年,子然才再度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