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趙世家8
]胡服騎射
趙國東北同東胡相接,北面同匈奴相鄰,西北又同林胡和樓煩接壤。這些遊牧部族經常以騎兵侵擾趙國,破壞趙國邊地的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為加強邊防,趙武靈王十九年(公元前307年),趙雍實行軍事改革,命令軍隊採用胡人服飾,改穿短裝,束皮帶,用帶鉤,戴著插有貂尾或鳥羽的武冠,穿皮靴,藉以發展騎兵,訓練在馬上射箭的作戰技術。雖然這場改革側重於軍事方面,實際上就是政治改革的進一步深入。
這時肥義等大臣是改革的支持者,貴族公子成、趙文、趙燕、趙造等人是反對者:公子成認為不該“襲遠方之服,變古之教”;趙文認為“衣服有常,禮之制也”;趙造認為“聖人不易民而教,智者不變俗而動”。趙雍駁斥了這些謬論,提出:“理世不必一道,便國不必法古”,“以古制今者,不達於事之變”。後來趙國在攻取原陽(今內蒙古呼和浩特東)之後,把它改為“騎邑”,用來訓練騎兵,大臣牛贊又出來反對,聲稱“國有固籍,兵有常經。變籍則亂,失經則弱”。
趙雍當即加以駁斥,認為“古今異利,遠近異用”,“今重甲修兵不可以逾險,仁義道德不可以來朝”。[]趙雍推行胡服是逐步推廣的,先是以身作則,推廣於家族中和朝廷上,再推廣到官府中和軍隊中。他嚴厲駁斥了貴族中原有守舊的思想,從而提倡革新進取的政策。胡服是胡人便於騎射的服裝,推行胡服是為了學習胡人騎射的戰鬥技術,從而增強趙國的兵力。
趙雍推行胡服騎射,是親自帶頭集中精力來進行的,是有計劃而親自逐步貫徹的。他不但攻取中山和攻略胡地,藉此擴大領土,而且使這些遊牧部族服從;還收編了林胡和樓煩的騎兵,藉以增強兵力,使趙國從此成為與齊、秦並列的強國之一。[]北向開疆戰國時期,北方的中山國正好楔在趙國的中央地帶,阻隔了趙國四個重鎮代郡、邯鄲、上黨郡與舊都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之間的交通。
且趙國是一個北為遊牧文明、南為農耕文明的國家,本來就存在嚴重的分裂趨勢,中山國的橫亙中央,使偏居南端邯鄲的趙國中央對全國的控制更加不力。因此,早在趙武靈王三年(公元前323年),趙雍在鄰近中山的鄗(今河北柏鄉北)築城,以防備參與“五國相王”活動的中山國。[][]趙武靈王六年(公元前320年),趙雍在鄰近中山、燕、齊的安平(今河北安平)設郡防守。[]趙武靈王十七年(公元前309年),趙雍改建邯鄲“大城”東北部已廢置的宮室為苑圃,取名九門,並在苑圃中新建供遊樂的叢臺。他可以由此登高了望齊與中山之境。[]
趙武靈王十九年(公元前307年),就在施行“胡服騎射”的同年,攻中山到房子(今河北高邑西南)。趙雍還前往代地,再北至大草原(即古人稱“無窮”之地),西抵黃河,登上黃華山(有學者認為是今賀蘭山)頂,對所至地區進行考察[]。次年(公元前306年)攻中山到寧葭(河北石家莊西北)。同時,趙雍在攻取原陽、改設“騎邑”後,訓練大量騎兵,從而得以西取胡地到榆中(今陝西榆林以北地區),迫使遊牧於此的林胡王獻馬,歸屬於趙國;又命代相趙固兼管林胡部族,收編林胡的軍隊。
他還分別派樓緩出使秦國,仇液出使韓國,王賁出使楚國,富丁出使魏國,趙爵出使齊國,設法在外交上孤立中山國[]。[][]趙武靈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05年),趙大舉攻中山,由趙雍親率右(趙袑)、左(許鈞)、中(公子趙章)三軍,並由將軍牛翦率戰車、騎兵,趙希率林胡和代地的軍隊,會合於曲陽(今河北曲陽西北),向北攻到恆山的華陽,向南攻到石邑、封龍(今河北石家莊西南)、鄗(今河北高邑東)等地。中山王以割讓四座城邑為條件求和,趙雍允諾,罷兵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