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趙世家9

餓死沙丘

 公子趙章本來頗為趙雍喜愛。趙武靈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05年)攻伐中山時,趙章被委以統率中軍的重任[]。他為人“素侈”,心中不服其弟為王。[][]趙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6年),趙雍以東安陽(今河北陽原東南)封趙章為代安陽君,派田不禮為相[]。李兌聞訊後,找到肥義,認為趙章身體強壯,意氣驕橫,黨羽眾多,對權力的慾望強烈,再與為人殘忍好殺而又驕橫的田不禮合謀,將有陰謀亂事發生。

 如果亂事發生,則肥義作為重臣將首當其衝。因此他建議肥義將國事交給公子趙成,自己稱病不出。肥義認為自己受主父重託,定當盡忠輔佐趙何,於是未採取李兌的建議。隨後李兌多次聯繫趙成,以防備田不禮叛亂。而肥義也擔憂變亂將起,於是囑咐將軍信期(又名高信)說:“從今以後,如果有召見大王的,一定要先見我的面,我將先用自身抵擋他,沒有變故大王才能進來。”[

 ]趙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趙雍朝見群臣,讓趙何聽朝,而自己在旁邊觀察窺探群臣和宗室貴族的禮儀。他看見趙章萎靡不振,反在北面稱臣,受弟弟的指使,內心憐憫,打算把代郡分給趙章,讓他也稱王。但這個計劃還未決定就中止了。同年,趙雍與趙何同遊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分居兩宮。[

 ]此時,趙章、田不禮圖謀作亂。趙章借用趙雍的令符,請趙何到主父宮議事。肥義感到事請不對,於是按照之前的計劃,自己先入宮,不幸被趙章等殺死。信期見肥義未歸,便率軍攻擊趙章、田不禮及其黨徒。李兌與趙成很快也從邯鄲率軍趕到沙丘,參與平叛。在他們的進攻下,趙章、田不禮戰敗,趙章敗退到主父宮,趙雍開門接納他。

 李兌、趙成等圍主父宮,誅殺趙章及其黨羽。趙成、李兌商議道:“因為趙章的緣故包圍了主父,如果解除了包圍,我們就要被主父滅族了。”於是就繼續圍困主父宮,並向宮人下令“後出來的滅族”,宮中的人全都出來,只留下趙雍一人。

 趙雍被圍內宮,欲出不得,存糧很快耗盡,被迫掏鳥窩找幼雀來充飢。就這樣過了三個多月之後,趙雍被活活餓死在主父宮中[]。趙成在確定趙雍必死之後,才打開內宮,發佈訃告向諸侯報喪。[]趙雍死後,被安葬於代郡某地(該地漢朝時被命名為靈丘)。[

 ]為政舉措政治

 拒絕稱王

 趙雍親政後第一件事,就是在“五國相王”後改變名不符實的王號,令國人稱自己為君。“[]當時趙國徒有王之名,而無王之實,四面受敵。緩稱王,既可以避免樹大招風帶來的麻煩,又可以積蓄實力。大朝信宮胡服騎射後,趙雍在信都的信宮(邢臺)大會天下諸侯,就是召集諸侯定期過來開會。

 《史記·趙世家》記載:“梁襄王與太子嗣、韓宣王與太子倉來朝信宮(今河北邢臺)”,又說“(趙雍)大朝信宮,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而畢”。[

 ]任用賢才

 趙雍在位時,任用諸多賢才,如肥義、樂毅、趙豹、趙成、趙莊、樓緩、趙固、仇液(仇赫)、周袑、牛翦、趙造、趙文、趙俊、趙爵、王賁等[][],這些人都為趙國的強盛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軍事

 胡服騎射

 戰國時期,趙國常遭受遊牧部落騎兵進犯。趙武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02年),趙雍決定“以胡制胡”,在邯鄲城提出“著胡服”“習騎射”的主張,下令全國人民拋棄長袍寬袖,改著胡服;淘汰戰車,改習騎馬射箭,取胡人之長補中原之短。他將貴族私藏的、不在國家戶籍的奴隸遷往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北)和原陽(今內蒙古呼和浩特東)的騎邑,為在那裡訓練的騎兵服務。

 趙雍對國內尚不聽從國家號召胡服的,採取強制措施。[][]]“胡服騎射”順應了戰爭方式由“步戰”向“騎戰”發展的趨勢,是繼步卒勃興取代車兵甲士的傳統地位後,春秋戰國軍事史上具有劃時代影響的事件。由於輕裝騎兵速度迅捷、運動靈活、攻擊性強,特別適宜於在內地平原和北方草原地區作戰。延至後世,騎兵更成為封建國家的重要兵種之一。

 通過“胡服騎射”改革,趙國建立起以騎兵為主體的強大軍隊,此後國勢大盛,成為戰國後期可與秦抗衡的強國。因此,有觀點認為趙雍是中國騎兵的始祖。[]胡服騎射既是軍事改革,也是思想觀念上的更新,其影響所及,有力地推動了政治、經濟領域的變革。通過這一改革,封建制度在趙國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

 ]開疆拓土

 趙國經過趙雍對人力、物力的重新整合,軍事實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趙武靈王二十年(公元前306年),趙雍再次進攻中山,一直攻到了中山國都城靈壽(今河北平山)附近的寧葭(今河北獲鹿北),徹底控制了太行山的重要孔道井陘。[

 ]同年,趙雍趁秦國內戰正酣,西渡黃河,攻取了秦國與林胡接壤的榆中地區(今陝西北部與內蒙古交界的河套地區),迫使遊牧於此的林胡王獻馬,並招募大量的林胡勇士,收編其軍。[]趙惠文王二年(公元前297年),趙雍巡視剛剛奪取的雲中、雁門二郡,在西河收編了樓煩王的部隊,使其歸附趙國。[

 ]趙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6年),趙雍徹底滅亡中山國,將中山王遷往膚施(今陝西榆林)。[]在佔領中山國後,趙雍便整理代郡和邯鄲之間的道路。不久,趙國境內的道路就通暢無阻了,各地的交流方便多了,促進了境內各民族間的交流。

 修建長城趙武靈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趙國奪取了林胡和樓煩的大片土地,除代郡之外,建立了雁門郡(今山西北部神池、五寨、寧武以北至內蒙古間地區)和雲中郡(今內蒙古大青山以南、黃河以南,長城以北之間),迫使林胡和樓煩大幅度地向北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