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 章 漢37

 元和二年(公元85年)正月,劉炟頒佈胎養令,給每位懷孕的婦女賜胎養谷三斛,其丈夫一年不用交賦稅,以鼓勵人口生育。[]

 封禪泰山

 元和二年(公元85年)二月丙辰,劉炟東行,前往泰山封禪。[ 辛未日,柴祭天地群神如漢武帝故事。壬申日,在漢武帝所作的汶上明堂祭祀五帝,同時以光武帝配享,按照洛陽明堂禮儀進行。癸酉,祭祀西漢與東漢擁有廟號的諸位先帝,同年四月,回到京都洛陽。[]

 劉炟是東漢繼光武帝之後第一位封禪泰山的皇帝。[] 封禪之路隨行者眾多,不僅有文武百官、皇室宗親隨行,更有沙漠之北、蔥嶺之西的遠國來賓。他們跋涉千里,跨越艱難險阻,“鹹來助祭”,場面極為盛大。[]

 中年去世

 元和年間(公元84-公元87年),侍中郭舉與後宮私通,拔出佩刀驚嚇漢章帝。[]

 章和二年(公元88年)二月三十日,劉炟崩於章德前殿,時年三十三歲[] ,諡號孝章皇帝,廟號肅宗。遺詔不起寢廟,一概依照安葬漢明帝的制度。[] 同年三月十八日,劉炟被安葬於敬陵(今河南洛陽東南)。

 他的主要成就。

 政治上,政寬刑疏。

 建初元年(公元76年),兗、豫、徐等州發生嚴重的旱災,赤地千里,饑民遍野。

 劉炟一方面調集國庫糧食緊急救援飢餓中的人民,一方面召集大臣商討解決辦法,按照當時人們流行的看法,水旱荒年是由於陰陽失調,而陰陽失調又與政事有關。

 司徒鮑昱痛陳時弊:“前幾年治楚王劉英獄,抓人成百上千。這些人並不是都有罪,受牽連而坐獄的人恐怕有一半是冤枉的。那些判處徒刑的人遠離家鄉、骨肉分離,死了靈魂也不得安息。這就致使陰陽失調、水旱成災。現今不如赦免這些刑徒,解除監禁,讓其回家和親人團聚,這樣也許能致和氣,使天降甘露、解除旱情,免除黎民百姓的痛苦。”

 尚書陳寵也上疏說:“治理國家大事就如調整琴瑟的弦一樣,弦調得太緊就會崩斷,刑罰太嚴也會激起人民的不滿。建議陛下進一步寬緩刑罰。”劉炟聽從他們的建議,大赦天下,寬緩刑罰。[]

 劉炟採納尚書陳寵的建議,每件事都務從寬厚。然後下詔有司,禁止酷刑,解除妖言罪,廢除了文致(前人無罪,舞文弄法致人於罪)的請讞五十多條,定於律令。酷刑的革除促進了法律的文明進程,妖言罪的解除得到了人們的擁護和支持,此後“人俗和平,屢有嘉瑞”。[

 制定試官制度

 由於漢代被察舉孝廉者,不經考核就直接封官任職,便出現了良莠不齊的狀況,於是建初元年(公元76年),劉炟制訂了試官制度,規定:凡孝廉舉薦入選者,先試以官職,合格者正式授職任用,不合格者淘汰。對孝悌品行特優而不宜試職者,有司另狀上疏奏聞,是否任用由天子另行定奪處理。[]

 禁除酷刑

 劉炟在位期間,行寬厚之政,除去以往一人犯謀逆等大罪則親屬皆受牽連的禁令。

 命罪人減刑遷到邊境地區。禁用酷刑,以尚書陳寵之議,除刑罰殘酷的條文五十餘條。

 注重選拔官吏,以得廉能之吏為政治清明的保證。

 打擊豪強地主兼併土地,採取優惠政策募民墾荒,鼓勵人口增殖,減輕徭役賦稅。

 在經濟上,鹽鐵官營。

 建初六年(公元81年),劉炟為解決因不斷對匈奴、西域用兵,國家用費不足的問題[] ,商議恢復鹽鐵官營制度,而大司農鄭眾“諫以為不可”,但漢章帝沒有采納鄭眾的建議,最終推行了鹽鐵官營,[ 從而加強了中央集權的經濟基礎,使豪強勢力難以憑藉經營鹽的收入與朝廷相抗衡。[]

 平準均輸

 元和元年(公元84年),谷價昂貴,縣官經費不足,朝廷很擔憂。尚書張林進言說:“谷價之所以昂貴,是因為貨幣貶值的

原因。可以停發貨幣,取布帛為租,以通天下的需求。鹽是生活必需品,即使昂貴,人們也不得不買。官府可以自賣。同時應該收取交阯、益州市場貿易的利息,再度實行漢武帝時期的均輸平準法。”劉炟認為這些提議對國家來說確實是便利了,於是就下詔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