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1章 漢40

 定型漢字

 劉肇發現五經的解說有異義,而且在文字書寫上也不一樣,便命賈逵修理舊文字,於是永元八年(公元96年)許慎採集史籀、李斯、揚雄的書,廣泛訪問民間,請賈逵考證,歷經二十多年撰寫《說文解字》一書[] ,直至漢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著成並獻於朝廷[] 。《說文解字》號稱世界第一部字典[] ,為漢字建立了理論體系,開創了部首檢字法的先河,對後世影響深遠[] 。

 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劉肇親自到東觀,閱覽書林典籍,廣選有技藝的人到東觀任職。[] 劉肇還讓左右近臣皆誦讀詩書,宮中尚學之風濃厚。

 改革策試

 在東漢的察舉制中,人才多源,但公、私學校出身的經生是主要來源。其中,太學是最重要人才培養機構。太學生的素質會直接影響察舉人才的素質,故若要從源頭上保證人才選舉不乖實,則首先需革除太學積弊。[]

 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十一月,司空徐防針對太學的情況提出了策問改革的建議。他上書批評太學學風“不依章句,妄生穿鑿,以遵師為非義,意說為得理”。而“私相容隱,開生奸路”的情況更加重了太學的渾濁。基於此,徐防建議改變博士策問的內容:“臣以為博士及甲乙策試,宜從其家章句,開五十難以試之。”劉肇採納了他的建議。[]

 這一被稱為“永元改革”的變革推行後,太學策試的形式應該發生了較大變化,開始側重章句家法。這項改革深刻地改變了當時的學術形態,使得經書文本開始標準化,新型的小章句形式的經注開始流行,經注開始注重內在統一性和體系性。[]

 推行漢禮

 元和三年(公元86年)博士曹褒上疏請定漢禮,稱“宜定文制,著成漢禮”;但太常巢堪認為“一世大典,非褒所定,不可許。”但漢章帝仍拜曹褒侍中,準其奏請。次年(公元87年)曹褒遵照舊典,雜以《五經》《讖記》之文,撰次天子至於庶人冠、婚、吉、兇終始制度凡一百五十篇,上奏朝廷。漢章帝採納。

 永元三年(公元91年)春,正月,甲子,漢和帝劉肈正式採用曹褒新禮,加元服;同時提拔曹褒為監羽林左騎。

 科技

 改進軍械

 劉肇即位

後,任命蔡倫為尚方令,主管皇宮製造業,並於永元九年(公元97年)監作秘劍及各種器械,無不精緻工巧、堅固緻密,被後世效仿。蔡倫大幅度改進了製作工藝,達到極高水準,並長期居於技術的頂峰。後來崔寔在《政論》中寫道:“有蔡太僕之弩(十字弓),及龍亭九年之劍,至今擅名天下。”[] []

 改進漏刻,統一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