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魏8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曹操被拜為騎都尉,受命與左中郎將皇甫嵩等人合軍進攻潁川的黃巾軍。右中郎將朱儁先到,與黃巾軍波才部作戰,失敗,皇甫嵩退守長社(今河南省長葛縣東北),面對波才的圍困,趁夜縱火出擊,使黃巾軍驚亂後撤。此時曹操率軍趕來,聯合皇甫嵩、朱儁大破黃巾軍,斬首數萬級[] 。不久後,曹操調任濟南國(今山東濟南)國相。在濟南相任內,曹操治事如初。濟南國有縣十餘個,各縣長吏多依附貴勢,貪贓枉法,無所顧忌。曹操之前歷任國相皆置之不問。曹操到職,大力整飭,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長吏,濟南震動,貪官汙吏紛紛逃竄。“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當時正是東漢政治極度黑暗之時。朝廷徵還曹操為東郡太守,拜為議郎,曹操不肯迎合權貴,遂託病迴歸鄉里,春夏讀書,秋冬弋獵,暫時隱居了。

 當時天下紛亂,發生了冀州刺史王芬聯合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地方豪強,謀劃廢黜靈帝立合肥侯的事件。王芬等人曾希望曹操加入他們,但被曹操拒絕。曹操在推辭的理由中說:“廢立皇帝是天下最不祥的事了。古時有衡量輕重、計算成敗而後施行的人,伊尹、霍光便是如此。這兩個人都懷著至忠的誠心,以宰相的地位,憑藉執政大權,加上同眾人的願望一致,故此能實現計劃,成就大事。如今,各位只看到他們當初的輕而易舉,而沒有看到現在的困難。用這種非常的手段,想一定達到目的,難道不覺得危險嗎?”[] 後來王芬果然事敗自殺。又有西北金城郡(今甘肅蘭州)的邊章、韓遂殺死刺史和太守,率兵十餘萬反叛朝廷,天下為之騷動。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八月,漢靈帝為鞏固統治,設置西園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而被任命為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

 陳留起兵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太子劉辯登基,何太后臨朝聽政。大將軍何進想趁靈帝駕崩、宦官失勢之機誅滅十常侍,但沒有取得何太后的支持。於是何進採納袁紹的建議,不聽陳琳的勸諫,便徵召停留在河東郡的邊將董卓率其部眾進京,以便於脅迫何太后同意誅殺宦官。[] 曹操得知後笑道:“閹豎之官,自古至今都有,只是世主不應該把權力交給他們,使他們達到這種程度。既然要治他們的罪,那麼只需要誅殺元兇,派一個獄吏就足夠了,何必紛紛召外地將領入京?如果要對宦官趕盡殺絕,事情必定會洩露出去,我已經料到他會失敗了。”[

 董卓尚未抵達京城,何進已被宦官下手謀殺。同年九月,董卓入京,執掌朝政,把漢少帝廢為弘農王,而改立其弟陳留王劉協,即漢獻帝;又派人把弘農王母子毒死,自稱太師,專擅朝政。曹操見董卓倒行逆施,不願與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洛陽。[] 曹操到陳留後,“散家財,合義兵”,且首倡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等人一同舉兵於關東,袁紹被眾人推為盟主,曹操行奮武將軍。當時袁紹屯河內,袁術屯南陽,孔伷屯潁川,韓馥在鄴城,張邈等人屯酸棗。[] 二月,董卓脅迫獻帝遷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自己則焚燬宮室,挖開王陵,劫掠人民,致使洛陽方圓兩百里荒蕪凋敝無復人煙。而關東聯軍懼怕董卓精銳的涼州軍的戰力,無人敢向關西推進。曹操說道:“我們舉義兵是為了除暴亂,如今大軍已合,諸位還有何慮?如果董卓得知山東起兵後,仰恃天子的聖威,佔據洛陽一帶的險要地方,遣兵東進控制天下,儘管他的行動是不道義的,對我們來說仍然是很大的憂患。但現在董卓焚燒宮室,劫持天子西遷,海內震動,百姓不知歸屬,這是上天要董卓滅亡的時候,一戰而天下可定,機不可失。”於是引軍西進,即將進據成皋,張邈也派部將衛茲分兵跟隨曹操。曹操行至滎陽汴水(今河南滎陽西南),與董卓大將徐榮交鋒大敗,士卒死傷甚多,曹操自己被流矢所傷,所騎戰馬也受了傷,曹操的堂弟曹洪將馬讓給曹操,才使曹操倖免於難。徐榮見曹操雖眾少卻能力戰許久,認為酸棗不易攻下,也引兵撤回。[] 當時諸軍兵十多萬,日日置酒高會,不思進取。曹操回至酸棗後,出言責備他們,並向聯軍建議:“諸君聽我之計,讓渤海太守引河內之眾兵臨孟津,酸棗眾將取成皋、據敖倉、封堵軒轅、太谷,將險要之地全部佔領;袁將軍率南陽大軍進軍丹、析,攻入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震動三輔。然後我們都深溝高壘,不與董卓交戰,並更設疑兵,讓天下看到我們的優勢,讓天下加入我們討伐逆賊,如此天下可以立馬平定。如今我們舉兵是為了大義,卻遲疑不肯進,令天下失望,我為諸位感到羞恥!”關東諸將不肯從。關東諸軍名為討董卓,實際各自心懷鬼胎,意在伺機發展自己勢力。不久,諸軍之間發生摩擦,相互火拼。聯軍至此解散。[

 滎陽之戰後,曹操兵少,於是與夏侯惇等人前往揚州募兵。揚州刺史陳溫、丹陽太守周昕給了曹操一共四千多名兵士。曹操回軍到龍亢時,大部分士卒都背叛了。到了輊、建平,曹操又重新招募一千多士兵,進駐河內郡。

 袁紹與韓馥謀立幽州牧劉虞為帝,曹操對袁紹說:“董卓之罪,暴於四海,我們集結大眾、興義兵,遠近無不響應,正因為我們的行動是正義的。如今幼主微弱,受制於奸臣,卻沒有昌邑亡國之兆,而一旦改易天子,天下人怎麼接受?諸君北面稱臣,我自西向。”袁紹還曾經得到一枚玉印,一次曹操在座時,袁紹把這塊玉印推到他的肘邊,曹操表面大笑,內心卻十分厭惡。後來,袁紹、韓馥還是決定立劉虞為帝,但劉虞始終不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