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章 冰山高處萬里銀(27)
長樂宮裡,皇后和太孫妃一直在籌謀如何救人之事。
越是這般時候,越是不能著急。皇后到底是經歷過大風浪的,除了最開始有過慌亂,很快就鎮定下來,思量道:“山君那邊,皇帝派了劉貫去,便是把此事看得極為重要,不願意聽一點假話。”
劉貫四歲就跟在皇帝身邊,已有五十餘年。
——他從未對皇帝說謊過。
太孫妃聞音知意,“劉公公……”
皇后沉默一瞬,道:“有他在,山君至少不會被濫用私刑。”
太孫妃心中有數了,緩緩鬆一口氣,隨後眼眶一紅,“我當時知曉是宋知味提審,便怕齊王對山君下狠手。”
她低聲道:“齊王這個人,太瘋,也太看得透皇帝的念頭,更喜歡踩著刀尖走。”
這樣的人,冒著風險殺掉山君也是有可能的。
皇后卻拍拍她的手,“不用擔心,只要皇帝沒有徹底厭棄阿虎,齊王就不敢對山君明著動手,他也怕皇帝覺得他以下犯上。”
她譏諷道:“且無論是刑部大牢還是洛陽府詔獄,皇帝都有眼睛,齊王是知曉的,他不敢。”
這也是她不準太孫妃派人去洛陽府的緣由。
“皇帝已經懷疑你和阿虎知曉山君的身份,你這時候去了,反而不好。”
她也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無論怎麼樣,阿虎和山君要保下來。”
太孫妃本要點頭,卻在下一瞬間理會她的意思,急急道:“可鬱清梧若是死了……”
“山君怎麼辦?”
她搖搖頭,“皇祖母,鬱清梧這樣的人,不該死於陰謀和奪嫡之爭。”
皇后聞言良久不語,而後道了一句:“我見過折太師的死,見過自己兒子的死,見過良將鬱鬱而終,也見過賢臣被逼妥協,成為碌碌無為之人——元娘,這個世道,真是爛透了。”
“它不值得有人去救,不值得像鬱清梧這樣的人,被喚醒。”
她喃喃道:“死於黨爭,死於奪嫡,死於陰謀詭計,有時候反而是一種解脫。”
太孫妃知道皇后只是在做最後的打算,但心中還是悲慼起來,她身子因著上回中毒後本就不好,一急便咳嗽,皇后連忙叫人去熬藥,話音剛落,就見宮嬤嬤急急走進來,“陛下宣了鄔慶川和宋國公進宮,又讓劉志去鎮國公府取鬱夫人的字跡。”
劉志是劉貫的乾兒子。除去劉貫,便是劉志最得皇帝的重用。
皇后為太孫妃順氣的手一頓,“山君嫁給鬱清梧之前的字跡?怎麼會要這個?”
又道:“鄔慶川進宮我看得懂,宋國公是怎麼回事?是因著宋知味提審山君之事?”
宮嬤嬤:“這兩道命令都雲裡霧裡。但太和殿那邊傳來消息,陛下的怒火似乎少了一些。”
皇后和太孫妃面面相覷,太孫妃沉思道:“許是山君和鬱清梧的供詞讓事情有了好轉——阿虎這裡,是沒有這般本事的。”
——
事情確實“轉”得太大。
鄔慶川和宋國公兩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跪在地上大呼冤枉,“陛下,這絕對不可能,臣與宋國公絕對沒有私交,必定是有人陷害臣。”
鬱清梧一張嘴巴從未輸過,立即問:“若是沒有私交,宋知味怎麼跟著你投靠了齊王?怎麼聽你的話?”
而後大聲道:“難不成是他看上你人老珠黃嗎?難不成是他為了得你一笑,自甘情願上了你的賊船?”
鄔慶川:“……”
宋國公:“……”
皇太孫噗嗤一聲笑出來。
皇帝也想起了宋知味的名聲,他揉一揉眉心,無奈道:“鬱清梧,你不要胡攪蠻纏。”
鬱清梧梗著脖子,挺直腰雙手合攏行禮:“是。”
但僅僅憑著這一句話,就讓鄔慶川和宋國公知曉事情不妙。明明中秋宴散的時候陛下還在大怒,但現在竟然已經隱隱偏向鬱清梧了。
不過兩個老狐狸也不可能被嚇著,宋國公馬上道:“陛下,事事要有證據——就算是有一封書信。”
鄔慶川也連忙道:“請陛下明查,鬱清梧所說皆是無稽之談!”
鬱清梧冷笑連連,卻岔了話:“陛下,臣一直以為,臣與鄔閣老斷義,是因著他殺了阿兄,臣沒辦法再與他虛與委蛇,但是現在想想,其實即便沒有此事,臣也會成為他的棄子——從始至終,臣早該明白,在他一直於臣的耳邊提及宋知味如何厲
害的時候,臣便要知曉,他和宋國公想要培養的,都只是宋知味。”
“臣,應是被養了來給宋知味做打手的。”
鄔慶川:“陛下,臣請鬱太僕拿出證據,而不是空口白牙的汙衊!”
鬱清梧立刻回擊:“鄔閣老,下官敢對陛下說真話,你敢嗎——下官敢對陛下發誓,倪陶一案與下官沒有一點關係,你敢嗎——你敢發誓,你沒有因為阿兄知曉你的秘密,所以將他殺害嗎!”
鄔慶川在聽前面話時還想答聲,但聽見最後一句話卻心下一頓——他不敢。
他確實跟蘇行舟的死有關。
這事情,皇帝之前不予理會,但不予理會卻不是不知情。
可這般關鍵時候,他哪裡敢退一步,遂咬牙道:“為何不敢?”
宋國公曆來懂皇帝的心思,聞言心口一窒:完了。
鬱清梧將倪陶和蘇行舟的死合在一句話說,本就是陷阱。而蘇行舟的死,鄔請川不該撇清。
果然,他這般一頓,一敢,落在皇帝眼裡,就成了另一種意味的鐵證。
皇帝當然知道蘇行舟是為什麼死的。
他冷笑道:“你又有何不敢?朕看你敢得很啦。”
宋國公暗恨鄔慶川愚蠢,竟然敢在這個時候還死咬住自己清清白白。他們這些人,在皇帝眼裡有什麼清白可言呢?
他看向鄔慶川,示意他別在這個時候犯蠢。
鄔慶川也反應過來自己下意識做錯了決定。他連忙磕頭道:“陛下,臣與蘇行舟的死,確實有些關係,但臣沒有殺他……”
他慌亂磕頭,還試圖狡辯,鬱清梧跪在一邊,心頭那股戾氣又湧了出來。
他的眸光愈來愈冷,周身也沒了剛剛那股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看著鄔慶川靜靜的問,“鄔閣老,別在陛下面前耍這種小聰明。”
“你沒有親自動手,難道就是清清白白一個人了——”
鄔慶川卻也不是蠢貨。他在慌亂之後不再自證,只道:“那你又敢不敢當著陛下的面說出,你和段伯顏養女合謀翻出倪陶案的事?”
鬱清梧朝著皇帝拱手:“在閣老來之前,下官就已經交代清楚此事了。陛下明察,已經去取證據。”
鄔慶川手一緊,狐疑抬眸,不知道他說的證據是什麼。
他發覺自己可能確實小瞧了鬱清梧的手段。
宋國公卻心頭忐忑起來,他實在是太瞭解皇帝了。陛下的態度從剛剛起就很奇怪,很可能就是因著這份證據。
他看向皇帝,哀求問:“陛下,是什麼證據?”
話音剛落,便見太監劉志捧著幾本手抄經書進殿奉給皇帝。
皇帝抬抬袖子,取了看,發現是太平經。他隨手取了一張紙,上頭寫:“得善應善,善自相稱舉,得惡應惡,惡自相從。皆有根本,上下週遍。”
劉志低聲道:“據鎮國公夫人說,這是鬱夫人在元狩四十七年冬,也就是剛來洛陽的時候,替老鎮國公和鎮國公抄寫的太平經。”
是進洛陽就寫的,便沒有作假的機會。且這一筆字,一看就是常年如此寫,所以才寫得行雲流水,不帶刻意。
這種東西,隱瞞不來。
皇帝點頭,又拿了一本宋知味上的摺子。兩手字擺在一起,便能明顯發現女子秀氣的筆力之中,帶著一股宋知味字跡的韻味。
確實一看就知,是有三分像的。
雖然還不能最後確定,但皇帝心裡已然信了七分,臉沉下去,突然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都騙朕吧!騙吧騙吧!把朕騙得團團轉,你們就得意了!”
宋國公趕緊道:“陛下,您息怒——臣與鄔閣老從前真的沒有私交!”
皇帝氣得哈了一聲,“你自己看,你自己來看!這兩手字,是一點關係也沒有嗎?”
宋國公趕緊爬過去撿起地上的摺子和太平經看,而後絕望的發現,蘭山君的字確實有一部分是模仿著兒子的字去的。
他喃喃道:“這不可能——”
這怎麼可能呢?
他道:“可能是恰好學了同一個字帖。陛下,這也是有的啊——”
皇帝也是還疑心這個,所以還沒有大發雷霆。他憋著氣,“那你們就找出證據來!”
鬱清梧卻在此時道:“陛下,臣請陛下,讓臣妻前來對峙。”
“這件事情,只有臣妻知曉得最清楚。”
皇帝大聲喊:“劉貫呢?”
劉志躬身:“陛下,算著時辰,劉公公應該快回了。”
鄔慶川便覺得從剛開始進殿要對峙的事情已然不對勁。他試圖重新讓皇帝記起他們今日要說的是倪陶一案,“陛下,臣與宋國公確實冤枉,他們沒有證據,只能誣陷,但蘭山君是段伯顏養女的事情,卻是證據確鑿的。”
皇帝本就不快,聞言大罵道:“閉嘴吧!他們也說你跟段伯顏私下來往十餘年,段伯顏的屍體還是你讓蘇行舟去埋的,段伯顏的棺材也是你買的——這事情,難道不是證據確鑿嗎?要論起來,你才是那個居心叵測將蘭山君送到洛陽的人!”
這事情,越想越不對勁。鎮國公府突然找回一個失蹤十六年的女兒,本就是離奇的事情。說不得這裡面就有鄔慶川的手筆。
鄔慶川:“……”
他急起來,“陛下,臣冤枉!”
皇帝都氣笑了,“鄔慶川,你實在是愚蠢。”
宋國公就朝著鄔慶川搖搖頭,讓他不要再說。
現在事情未明,多說一句,就多錯一句。
但他不說,鬱清梧卻一會就蹦出一句話。
他先似乎是想起了什麼似的,道:“有一次宋知味從窗戶上掉下來,傷疤一直不好,宋國公寫信去蜀州給鄔閣老,鄔閣老便寄了一瓶藥來洛陽。”
皇帝眼睛眯了眯,沒有搭理他。
鬱清梧卻沒有完,等了一會,又道:“對,還有一次,鄔閣老收到信,臣還偷偷看過,宋國公在裡頭說——說陛下私下對他說了一句話。”
皇帝抬眸,涉及己身的忌諱,終於開口,“什麼話?”
鬱清梧回憶道:“——應當是一首詩:秋霜漸降夜生寒,獨倚軒窗望月殘。”
皇帝蹭的一下站起來。
宋國公頭皮開始發麻。
鬱清梧:“宋國公說,陛下明明不擅詩詞,卻喜歡吟詩作對,且更喜歡讓他改詞。他揣摩您的心意,不敢多改,只改了一個字,把秋霜漸降夜生寒改成秋霜突降夜生寒。因改得沒您好,您才沒有生氣,笑著罵他:還是算了吧,你幸而沒去科舉。”
完了。
宋國公閉眼。
這個事情他當然記得。當時四周無人,只有他陛下兩人在。
連劉貫都不在。
而他至今為止,沒有把此事說過給任何人聽。
鬱清梧怎麼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