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指人為祝
“事後,不和解也得和解。”
“那祝家女,下個月就要進宮,卻也被他看中,命人帶回了宅子裡,本來這個事應該是個誤會,進宮分辯分辯,跟陛下請個罪,反正那女子還沒有進宮,陛下捏著鼻子也就忍了。”
“可是韋大將軍知道之後,不僅沒有這麼做,反而大張旗鼓的給自己兒子納了妾,這其中的用意就很明顯了,他韋全忠要…”
“開始排除異己了。”
安仁坊杜家大宅裡,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一邊下棋,一邊侃侃而談。
他伸手落下一顆棋子,然後看向眼前的杜尚書,繼續說道:“三個人裡,還是這姓韋的,膽子最大。”
杜尚書聞言,默默嘆了口氣道:“恐怕,往後會越來越過分。”
此時,距離天子返回京城,已經過去了半年時間,這半年時間,朝廷被三位節度使牢牢控制住,各個要害的職位,也都被三個節度使把持。
此時,朝廷大半官員,已經倒向了三位節度使。
剩下的人,雖然沒有明顯對三個節度使表現出反對,但為了身家性命,誰也不敢忤逆這三位節度使。
於是,終於到了開始清理反對派的時候了,這一次的祝家女事件,便是韋大將軍尋到的一個由頭。
坐在杜尚書的這個中年人,想了想之後,又落下一子,繼續說道:“官正兄,單從這件事情來看,那位韋大將軍…”
他左右看了看,低聲道:“恐怕心裡已經默認大周亡國了。”
這種做法,在外人看來根本不合情理,而韋全忠偏偏要強行這樣折辱天子,沒有給自己與武周朝廷之間,留下半點餘地。
顯然,那位韋大將軍是鐵了心要把武周朝廷給按死了。
因此,他也就不擔心武周朝廷的報復。
杜尚書懸子半天,都無從落子,只能投子認負。
他看向眼前這個中年人,開口道:“文淵先生,這事老夫無論如何,也是看不下去的,明日朝會,老夫一定參他。”
文淵先生,名叫陶山,字文淵,乃是京城最有名的書院,麗正書院的山長。
王均平之亂時,他並不曾跟著朝廷逃到西川,而是帶著書院裡的一眾學生,帶著書院裡的要緊藏書,離開了京城。
憑藉著辦書院攢下的人脈,他帶著書院三十七個學生在中原各州郡避難,一直到半年前聽說京城恢復了之後,他才帶著這些學生回到京城。
三十七個人,俱都得以保全,無一人死在那場動亂之中。
要知道,朝廷西遷的時候,一路上都死了好些人,跟這位陶山長相比,遜色良多。
陶文淵聞言,嘆了口氣,他看向杜廷杜尚書,沉聲道:“官正兄,那韋全忠既然敢做出這種事情,便是打定了主意要掃除朝廷之中的異己,此時出頭,不過是…以卵擊石罷了。”
杜尚書面無表情道:“文淵先生,你是天下聞名的大儒,君辱臣死的道理,自不必老夫多說,老夫心意已決,彈劾韋全忠的奏書也已經寫好,至多也就是仗節死義。”
“今日請文淵先生過來,也不是為了討論應不應該彈劾韋全忠,而是另有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