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採訪!
聽那咔嚓聲響,方孝孺心潮澎湃,趕忙拿出紙筆,就地記述起來,他不吝溢美之辭,對這生產場面大加誇讚,對紡織廠的調配安排極是褒揚。
寫著寫著,方孝孺忽地發現一個疑點。
入目所見,所有工匠們忙得腳不沾地,甚至連喝口水的工夫都沒有,可這些人的臉上,並沒有半點疲憊不耐表情,反都是神情激昂,幹勁十足。
“這些人……當真都不會累嗎?”
方孝孺看來,這種枯燥重複的工作,最是勞神傷力,按說匠人們不敢如此積極。
好奇之下,他忙找來紡織廠管事,要求採訪,本著求真務實的精神,他並沒有直接採訪管事,而是讓其找來個工匠,當面問答。
聞言,管事當即找來了個身材敦厚的中年婦人,面色憨厚老實,看樣子是個農家婦人。
見她有些緊張,方孝孺笑著點了點頭,溫聲問候:“大娘不必慌張,咱們就是來聊聊天,你可否告訴我,在這裡幹活累嗎?”
婦人似有些懵懂,愣了片刻方才搖頭道:“不……不累……”
方孝孺笑著道:“我看這紡織廠的活計繁忙,長久幹下去難道不辛苦?”
“不累,俺們四人一班,輪流當值,一人才攤三個時辰呢!一天只幹三個時辰,掙的可比在家多得多,這有啥可累的!”婦人顯然已漸漸緩解了緊張,說話流利多了。
說到底,還是紡織廠開出的待遇豐厚,有錢掙,苦點累點怕什麼,再說一天三個時辰的工作量,本身也不算繁重。
方孝孺又笑著問道:“倘若讓你回家繼續種田織布,你可願意?”
婦人趕忙搖頭道:“當然不願意哩!在這裡有吃有喝,還給發衣裳,掙得又多,回了家種地,收成不好就要捱餓哩,俺在這裡幹了倆月,就抵俺在家種一年的地哩!”
這婦人定下心來,話也漸漸密了起來。
她嘮叨了一通,大抵總結下來,在工坊幹活能收穫穩定的物質保障,這比在家種田,看天吃飯要強得多。
經過這一番訪問,方孝孺終於明白,為何在這裡幹活的人,都是那般積極昂揚。
有這樣完善的保障,工匠們格外賣力,再加上嚴格的管理,保障紡織廠效率最大化,如此一來,這產量想不高都難。
採訪完紡織廠後,方孝孺一眾又趕去製衣廠。
一進製衣廠,他就被眼前那花花綠綠各色衣物給迷花了眼,寬闊的工坊中,密密麻麻堆滿了人。
這些工匠倒並非散漫聚集,而是被無數長條形的工作臺分隔成數列,整齊有致地勞作著。
工作臺上堆滿布匹衣物,下方安置滾輪,將上面的衣物滾動傳遞,每經過一個工匠,滾輪便停置下來,任由那工匠抓起半成品衣裳,穿針引線忙活起來。
他們每一個人,都只負責一道工序,這麼多人湊在一起,才合力完成一件衣裳的製作。
乍看起來,這似乎有些繁瑣,可實際上,每個人完成自己的工序,不過片刻功夫,縫製完這一件衣裳,便可抽出空來繼續下一件。
看到這流水線般的工作程式,方孝孺大嘆精妙。
人常說熟能生巧,這每一個工匠,只需不斷重複一道工序,勢必對自己這道工序十分熟練,因此,他們工作的效率極高,完工品質也極佳。
而且,這種流水線模式,對工匠的要求也低得多。
試想,要培養一個精通各種裁剪縫製手藝的匠人,想必極難,可要培養一個只會縫製袖口,或是隻會縫訂盤扣的匠人,那要容易得多。
這種生產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對工匠的要求,同時又追求最高的工作效率。
看到這裡,方孝孺終於明白,為何這成衣的產量有如此驚人,成本能如此低廉。
而他對於陸羽的欽佩,也再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