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老仿老古錢幣
第一個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酷愛收藏王羲之的字畫,幾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據說當年,他為了得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還用上了“行騙”的手段。(具體的行騙手段,大家可以查看一些網上的信息,有敘說。)
在臨死前,李世民還不忘叮囑他的兒子唐高宗李治,要將《蘭亭集序》隨葬昭陵,直接應了那句歌詞“死了都要愛”。
也有傳言說,他的兒子唐高宗也喜歡《蘭亭集序》,後來使用了調包計,將真跡與他自己一同埋入了唐乾陵。
不過,不管真相如何,真正的《蘭亭集序》已經看不到了。
第二個是周世宗柴榮,他因喜歡瓷器,自創柴窯。
不過因為只燒製皇帝柴榮自用,估計數量極為稀少,所以至今都未發現確切的柴窯瓷器實物及其窯址,其製作工藝已經失傳。
第三個是宋徽宗,他不僅書畫雙絕,而且還特別喜歡收藏。
宋徽宗在位期間,廣收歷代的書畫、青銅器和瓷器等藏品,還根據他收藏的那些藏品編寫成了《宣和書譜》、《宣和書畫》和《宣和博古圖》三本書。
在書畫當中,宋徽宗特別喜歡花鳥畫,僅僅一本《宣和畫譜》,就記錄了他收藏的花鳥畫2700多幅,可見他收藏之多!
第四個是乾隆皇帝。
乾隆在位60年時間,收藏的奇珍異寶不計其數,我們今天去京城或者臺北的故宮博物院,裡面展示的大大小小的傳世珍品,很多都是他曾經收藏的。
乾隆皇帝不僅重視收藏,還對宮中的藏品進行了整理、登記,為後世的收藏,文物保管做出了貢獻。
除了這四位皇帝,還有南唐後主李煜,金章宗完顏璟等。
其中金章宗還是位造假能手,他善於模仿,他模仿宋徽宗的“瘦金體”幾乎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
當然,除了這些皇帝喜歡收藏,民間喜歡收藏的官員,富商,以及一些民眾的數量更多。
就拿近一點的來說,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曾捐出很多價值極大的藏品,一生酷愛收藏。
啟功更是稱張伯駒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天下民間收藏第一人。
又清理了一些黏土裡面的錢幣後,黃蓄看了一下時間,已經快九點五十了。
他就把這些整理出來的錢幣放在了睡覺的床下面,把那些袋子裡面沒有清理完的又重新放在了房間的牆邊上。
然後洗了個手,黃蓄就出門鎖好房門,騎上偏三輪去黃宇那邊了。
“哥!你過來了!”黃蓄到的時候,黃宇放下手裡看的科目一書對黃蓄說道。
“嗯!很晚了,早點休息,書明天再看!”黃蓄說道。
接著他們都去洗漱了一下,就躺下睡覺了。
【新書月票榜持續衝榜中!大家有票的可以支持一下,月票,推薦票都行,感謝所有支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