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鵝 作品
42.第 42 章 一更半
馮氏剛到沂州, 沂州的大小官宦人家,自是曉得她來了。
今個這家來請,明個那家來邀, 可比在青州的時候風光。
在青州,馮氏只是同知娘子, 如今成了知州娘子,出門赴席, 坐的都是上首。
李知州的娘子早逝, 同知的地位排在通判之上, 知州之下, 按理說, 她在那群女眷中, 也算是地位最高的。
可張通判的娘子鄭氏, 孃家地位比馮氏的孃家高, 故而次次赴席, 只要鄭氏在,馮氏都是不坐上首的。
馮氏坐在銅鏡前, 讓梳頭娘子給她梳頭髮。
梳頭娘子夫家姓王,人都喊她王娘子,梳的一手的好頭髮。
馮氏前個去趙判官家裡吃酒,見他家的大娘子, 梳的髮髻很是精巧別緻,就讚了她的梳頭娘子梳的好。
趙家娘子說,是從外面請來的。
馮氏留了心,吃酒回來後,便讓人去外面尋了這位王娘子。
“娘子臉龐長得好,襯梳高髻。”
王娘子一面說, 一面用木梳沾了梅子油給馮氏梳髻。
這木梳和梅子油,都是她帶過來的。
箱子裡,帶的還有各種假髻,頭油,梳篦等物件。
她擅長給人梳頭髮,自個卻用一塊青色的細布包了頭髮,連釵都省得插了。
身上穿的很是樸素。
進了屋,先給馮氏磕了個頭,馮氏賞了她半吊子錢。
王娘子見這位新來的知州娘子頭髮多,便沒有給她用假髻,而是往裡面塞了一窩絲,墊的高高的,這樣梳出來的髮髻,才高聳飽滿。
她與人梳的頭髮多,官宦人家沒少去。
官宦人家的娘子,並不是人人都有一頭好頭髮。
年輕些的娘子,有的頭髮少,有的頭髮細黃,若雜草。
她給人梳頭髮,就不得不用假髻,並且還要多使頭油,使得對方的頭髮烏黑髮亮。
去年過年的時候,她去薛司戶家裡給他們家的老太太梳頭髮。
那老太太久病臥床,頭髮掉的稀疏的不行,挽起來就一撮,枯澀難梳又灰白。
後面她愣是給人老太太梳成了一個福壽髻,把老太太高興的賞了她一匹好料子。
“娘子瞧,這般可使得?”
馮氏看著銅鏡裡梳好的髻,不由得點了點頭,這王娘子的手藝確實好。
這樣的高髻,她還沒梳過,聽她說,這是揚州那邊的樣式。
王娘子又問她用什麼頭面。
馮氏的妝臺上,擺著一排的頭釵,有舊式的,新式的。
兩個首飾匣盒裡,堆的都是金銀珠翠,寶石白玉,琳琅滿目。
馮氏也不知用什麼好,讓她去匣中挑。
王娘子挑了根兩指寬的嵌寶花鈿,壓在髻下,又撿了四根一模一樣的扁金釵,各分兩根插在髻上……
馮氏是官眷,首飾挑的不能太富貴,只撿富貴的來用,豈不是成了商戶人家。
王娘子並不像旁的梳頭娘子,一味的在髮髻上堆砌珠翠,她反而用的首飾很少。
像這般,用了金釵後,便不再用其他,只添一根點翠花簪,插在鬢角。
那點翠上的藍,格外的典雅。
插在鴉黑的發上,顯得內斂又貴氣。
馮氏見她有這般好手藝,想賃下她,留在家裡給她梳頭。
等日後元娘出嫁,讓她當元孃的梳頭娘子,一起去那伯府裡,也不曉得她願不願意。
王娘子哪有不願意的道理,自是應下。
與誰梳頭不是梳頭,這可是知州家裡——沂州官最大的人家。
王娘子喜的又給馮氏磕了三個頭。
馮氏讓崔兒帶她去寫租賃文書,按手印。
正巧,盧婆子捧著三個匣兒進來了,看到王娘子給馮氏梳的髮髻,也忍不住讚了幾句。
馮氏是有梳頭娘子的,還是她帶過來的陪嫁,去年給了元娘。
之後,就是崔兒幫她梳。
崔兒又不是正經的梳頭娘子,哪裡比得上王娘子。
就連馮氏前頭的,也比不上她。
“娘子,這是鮑通判家送與娘子的。”
盧婆子這些天,沒少收禮,怪不得人人都想升官。
郎君只是升了知州,和當同知那會,真是差了一大截。
當同知,下面也有人送禮,但哪比得上這些。
馮氏屋裡近日添了些東西,都是旁人送的。
“這匣兒乳香,倒也罷了,這沉水香……”
馮氏不愛用香,但也曉得這兩味香料,都是那上等香料。
尤其是沉水香,更是上等中的上等。
瞧這顏色,還有氣味,是沉水香中的佳品。
這一匣子,怕是有四五兩之多,實在是太貴重了些。
另外一個匣子,是六個茶餅,馮氏不是那沒見識的,但也認不出這是什麼茶。
她只留下了乳香,其餘兩個匣子,讓盧婆子給收了起來,等什麼時候,再還與鮑家。
今個這家來請,明個那家來邀, 可比在青州的時候風光。
在青州,馮氏只是同知娘子, 如今成了知州娘子,出門赴席, 坐的都是上首。
李知州的娘子早逝, 同知的地位排在通判之上, 知州之下, 按理說, 她在那群女眷中, 也算是地位最高的。
可張通判的娘子鄭氏, 孃家地位比馮氏的孃家高, 故而次次赴席, 只要鄭氏在,馮氏都是不坐上首的。
馮氏坐在銅鏡前, 讓梳頭娘子給她梳頭髮。
梳頭娘子夫家姓王,人都喊她王娘子,梳的一手的好頭髮。
馮氏前個去趙判官家裡吃酒,見他家的大娘子, 梳的髮髻很是精巧別緻,就讚了她的梳頭娘子梳的好。
趙家娘子說,是從外面請來的。
馮氏留了心,吃酒回來後,便讓人去外面尋了這位王娘子。
“娘子臉龐長得好,襯梳高髻。”
王娘子一面說, 一面用木梳沾了梅子油給馮氏梳髻。
這木梳和梅子油,都是她帶過來的。
箱子裡,帶的還有各種假髻,頭油,梳篦等物件。
她擅長給人梳頭髮,自個卻用一塊青色的細布包了頭髮,連釵都省得插了。
身上穿的很是樸素。
進了屋,先給馮氏磕了個頭,馮氏賞了她半吊子錢。
王娘子見這位新來的知州娘子頭髮多,便沒有給她用假髻,而是往裡面塞了一窩絲,墊的高高的,這樣梳出來的髮髻,才高聳飽滿。
她與人梳的頭髮多,官宦人家沒少去。
官宦人家的娘子,並不是人人都有一頭好頭髮。
年輕些的娘子,有的頭髮少,有的頭髮細黃,若雜草。
她給人梳頭髮,就不得不用假髻,並且還要多使頭油,使得對方的頭髮烏黑髮亮。
去年過年的時候,她去薛司戶家裡給他們家的老太太梳頭髮。
那老太太久病臥床,頭髮掉的稀疏的不行,挽起來就一撮,枯澀難梳又灰白。
後面她愣是給人老太太梳成了一個福壽髻,把老太太高興的賞了她一匹好料子。
“娘子瞧,這般可使得?”
馮氏看著銅鏡裡梳好的髻,不由得點了點頭,這王娘子的手藝確實好。
這樣的高髻,她還沒梳過,聽她說,這是揚州那邊的樣式。
王娘子又問她用什麼頭面。
馮氏的妝臺上,擺著一排的頭釵,有舊式的,新式的。
兩個首飾匣盒裡,堆的都是金銀珠翠,寶石白玉,琳琅滿目。
馮氏也不知用什麼好,讓她去匣中挑。
王娘子挑了根兩指寬的嵌寶花鈿,壓在髻下,又撿了四根一模一樣的扁金釵,各分兩根插在髻上……
馮氏是官眷,首飾挑的不能太富貴,只撿富貴的來用,豈不是成了商戶人家。
王娘子並不像旁的梳頭娘子,一味的在髮髻上堆砌珠翠,她反而用的首飾很少。
像這般,用了金釵後,便不再用其他,只添一根點翠花簪,插在鬢角。
那點翠上的藍,格外的典雅。
插在鴉黑的發上,顯得內斂又貴氣。
馮氏見她有這般好手藝,想賃下她,留在家裡給她梳頭。
等日後元娘出嫁,讓她當元孃的梳頭娘子,一起去那伯府裡,也不曉得她願不願意。
王娘子哪有不願意的道理,自是應下。
與誰梳頭不是梳頭,這可是知州家裡——沂州官最大的人家。
王娘子喜的又給馮氏磕了三個頭。
馮氏讓崔兒帶她去寫租賃文書,按手印。
正巧,盧婆子捧著三個匣兒進來了,看到王娘子給馮氏梳的髮髻,也忍不住讚了幾句。
馮氏是有梳頭娘子的,還是她帶過來的陪嫁,去年給了元娘。
之後,就是崔兒幫她梳。
崔兒又不是正經的梳頭娘子,哪裡比得上王娘子。
就連馮氏前頭的,也比不上她。
“娘子,這是鮑通判家送與娘子的。”
盧婆子這些天,沒少收禮,怪不得人人都想升官。
郎君只是升了知州,和當同知那會,真是差了一大截。
當同知,下面也有人送禮,但哪比得上這些。
馮氏屋裡近日添了些東西,都是旁人送的。
“這匣兒乳香,倒也罷了,這沉水香……”
馮氏不愛用香,但也曉得這兩味香料,都是那上等香料。
尤其是沉水香,更是上等中的上等。
瞧這顏色,還有氣味,是沉水香中的佳品。
這一匣子,怕是有四五兩之多,實在是太貴重了些。
另外一個匣子,是六個茶餅,馮氏不是那沒見識的,但也認不出這是什麼茶。
她只留下了乳香,其餘兩個匣子,讓盧婆子給收了起來,等什麼時候,再還與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