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未央 作品
第108章 劉濞老賊!
劉濞麾下的吳楚叛軍自彭城西出,連戰連捷,帶著高昂的士氣兵臨睢陽。
長安朝堂派出的太尉周亞夫、大將軍竇嬰,以及車騎將軍酈寄這三路平叛大軍,也正式從藍田大營開拔。
——竇嬰所部東進,欲出函谷;
周亞夫、酈寄所部,則都自藍田南下,繞道武關。
而在睢陽戰役爆發之前,長安朝堂中央,與吳楚叛軍之間的輿論戰,也正式打響。
只是和軍事上連戰連捷,近乎平推到睢陽城下的出奇順利截然相反的是:在輿論戰上,吳王劉濞,就差沒把底褲也給輸進去……
“申屠嘉……”
睢陽東五十里,吳楚叛軍大營,中軍大帳。
看著手中,由長安朝堂頒行於天下,列數自己無數罪證的檄文,吳王劉濞原本還算愉快的心情,只瞬間蒙上了一層霧霾。
——倒也不是這封檄文上,寫了什麼出乎劉濞預料的內容。
左右不過抗旨不遵,舉兵謀逆,居心叵測之類,都是劉濞早有心理準備的那套說辭。
真正讓劉濞感到牙疼的是:這封討賊檄文,屬的是當朝丞相——申屠嘉的名。
這就讓劉濞有些臉頰發燙了……
“寡人的檄文,前腳才剛指責長安‘帝相不和",長安天子遠賢臣、親小人;”
“結果寡人口中的‘賢臣",後腳就在征討寡人的檄文上署名……”
“——署的還是‘漢相故安侯申屠嘉"的名?!”
半帶自嘲,半帶惱怒的一聲反問,只惹得帳內為之一靜,吳楚眾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愣是不知道該說什麼。
在原本的歷史上,這場吳楚之亂,是在明年春正月,洛陽宮被雷劈著火,連帶著城牆也被燒了好幾天,才讓吳王劉濞自認‘得了天命",從而下定決心舉兵的。
而在這個時間線,吳王劉濞之所以會提前舉兵,除了長安朝堂太過於咄咄逼人,開口就是削奪吳國的會稽、豫章兩郡之外,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那則長安朝堂‘帝相不和"的傳聞。
也正是基於此,吳王劉濞才以‘長安天子昏聵無道,薄待賢臣申屠嘉,親近小人晁錯"為名,打起了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
結果現在回過味來,什麼‘帝相不和"之類,怕都是長安天子設的局,不過是引劉濞入套而已;
事情已經到了這個份兒上,軍隊都已經開到睢陽城下了,被長安擺這麼一道,吳王劉濞,多少有些尷尬。
——但也就僅限於尷尬了。
從帳內眾將的面上神情也不難看出:除了吳王劉濞,並沒有其他人覺得這件事有什麼了不起。
“左右不過長安天子呈口舌之快,操弄權術的小把戲罷了,大王不必耿耿於懷!”
“他長安天子再怎麼操弄權術,也總不至於憑這一紙檄文,就能將淮陽郡再給奪回去?”
“啊?”
老將滿是肆意的一番話,只惹得帳內一陣鬨笑不止。
便是吳王劉濞,也只是再低頭看了看那檄文,便隨手將其丟到了一旁。
面上,也逐漸湧上近些時日,時常掛在臉上的自信笑容。
——後世有一句話:戰爭,是政治的延伸。
而戰爭的勝利,往往能掩蓋許多矛盾。
此時大帳內的情況,便大抵如是。
自彭城西出,兵指睢陽這數百里路,吳楚叛軍主力連戰連捷,甚至一日連下數城!
到如今,年關將至,舉兵才剛一個多月,便已是盡下整個淮陽郡,外加梁國在都城睢陽以東的大部分城池。
再加上這些城池所貢獻的兵力,此時的吳楚主力,除去最開始的三十萬吳***隊、十萬楚國兵馬,又多了足足十數萬的混編別部!
五十多萬大軍!
近乎與楚漢爭霸之時,太祖高皇帝為攻打項羽的楚都,而徵集的諸侯聯軍兵力平齊!
有如此大軍,又有過往月餘的連戰連捷,吳王劉濞縱是對長安朝堂的‘小心機"感到惱怒,卻也並沒有太當回事。
還是那句話;
——天大地大,贏家最大!
若此戰得勝,佔據睢陽,從而將整個梁國也納入控制範圍之內,劉濞將來最差的結果,也至少是和長安劃江而治!
屆時,別說什麼誅晁錯、清君側了——便是順天應命,討伐暴君之類的旗號,劉濞也沒什麼不敢打出來的。
若不能勝,則極有可能會功敗垂成,兵敗身亡。
無論勝敗,劉濞和長安朝堂之間的輿論戰,都無法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影響。
贏了,自有大儒為劉濞辯經;
輸了,也有的是志向遠大之輩,想要拿劉濞的人頭去長安邀功。
反正都到了這一步,與其再去糾結輿論,倒不如趕緊把睢陽攻下來得實在。
——左右拿長安朝堂的輿論攻勢沒辦法,劉濞便如是安慰著自己。
只是有一個問題,被劉濞或有意,或無意的忽視了。
輿論,確實無法成為決定性因素。
在某一方優勢過大的時候,輿論確實只能是優勢方錦上添花,或劣勢方無能狂怒的手段。
但當雙方不分伯仲,戰況僵持,或是某一方陷入險境,即將崩潰之時,輿論,便很可能會成為左右勝利天平的關鍵,甚至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長安朝堂派出的太尉周亞夫、大將軍竇嬰,以及車騎將軍酈寄這三路平叛大軍,也正式從藍田大營開拔。
——竇嬰所部東進,欲出函谷;
周亞夫、酈寄所部,則都自藍田南下,繞道武關。
而在睢陽戰役爆發之前,長安朝堂中央,與吳楚叛軍之間的輿論戰,也正式打響。
只是和軍事上連戰連捷,近乎平推到睢陽城下的出奇順利截然相反的是:在輿論戰上,吳王劉濞,就差沒把底褲也給輸進去……
“申屠嘉……”
睢陽東五十里,吳楚叛軍大營,中軍大帳。
看著手中,由長安朝堂頒行於天下,列數自己無數罪證的檄文,吳王劉濞原本還算愉快的心情,只瞬間蒙上了一層霧霾。
——倒也不是這封檄文上,寫了什麼出乎劉濞預料的內容。
左右不過抗旨不遵,舉兵謀逆,居心叵測之類,都是劉濞早有心理準備的那套說辭。
真正讓劉濞感到牙疼的是:這封討賊檄文,屬的是當朝丞相——申屠嘉的名。
這就讓劉濞有些臉頰發燙了……
“寡人的檄文,前腳才剛指責長安‘帝相不和",長安天子遠賢臣、親小人;”
“結果寡人口中的‘賢臣",後腳就在征討寡人的檄文上署名……”
“——署的還是‘漢相故安侯申屠嘉"的名?!”
半帶自嘲,半帶惱怒的一聲反問,只惹得帳內為之一靜,吳楚眾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愣是不知道該說什麼。
在原本的歷史上,這場吳楚之亂,是在明年春正月,洛陽宮被雷劈著火,連帶著城牆也被燒了好幾天,才讓吳王劉濞自認‘得了天命",從而下定決心舉兵的。
而在這個時間線,吳王劉濞之所以會提前舉兵,除了長安朝堂太過於咄咄逼人,開口就是削奪吳國的會稽、豫章兩郡之外,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那則長安朝堂‘帝相不和"的傳聞。
也正是基於此,吳王劉濞才以‘長安天子昏聵無道,薄待賢臣申屠嘉,親近小人晁錯"為名,打起了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
結果現在回過味來,什麼‘帝相不和"之類,怕都是長安天子設的局,不過是引劉濞入套而已;
事情已經到了這個份兒上,軍隊都已經開到睢陽城下了,被長安擺這麼一道,吳王劉濞,多少有些尷尬。
——但也就僅限於尷尬了。
從帳內眾將的面上神情也不難看出:除了吳王劉濞,並沒有其他人覺得這件事有什麼了不起。
“左右不過長安天子呈口舌之快,操弄權術的小把戲罷了,大王不必耿耿於懷!”
“他長安天子再怎麼操弄權術,也總不至於憑這一紙檄文,就能將淮陽郡再給奪回去?”
“啊?”
老將滿是肆意的一番話,只惹得帳內一陣鬨笑不止。
便是吳王劉濞,也只是再低頭看了看那檄文,便隨手將其丟到了一旁。
面上,也逐漸湧上近些時日,時常掛在臉上的自信笑容。
——後世有一句話:戰爭,是政治的延伸。
而戰爭的勝利,往往能掩蓋許多矛盾。
此時大帳內的情況,便大抵如是。
自彭城西出,兵指睢陽這數百里路,吳楚叛軍主力連戰連捷,甚至一日連下數城!
到如今,年關將至,舉兵才剛一個多月,便已是盡下整個淮陽郡,外加梁國在都城睢陽以東的大部分城池。
再加上這些城池所貢獻的兵力,此時的吳楚主力,除去最開始的三十萬吳***隊、十萬楚國兵馬,又多了足足十數萬的混編別部!
五十多萬大軍!
近乎與楚漢爭霸之時,太祖高皇帝為攻打項羽的楚都,而徵集的諸侯聯軍兵力平齊!
有如此大軍,又有過往月餘的連戰連捷,吳王劉濞縱是對長安朝堂的‘小心機"感到惱怒,卻也並沒有太當回事。
還是那句話;
——天大地大,贏家最大!
若此戰得勝,佔據睢陽,從而將整個梁國也納入控制範圍之內,劉濞將來最差的結果,也至少是和長安劃江而治!
屆時,別說什麼誅晁錯、清君側了——便是順天應命,討伐暴君之類的旗號,劉濞也沒什麼不敢打出來的。
若不能勝,則極有可能會功敗垂成,兵敗身亡。
無論勝敗,劉濞和長安朝堂之間的輿論戰,都無法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影響。
贏了,自有大儒為劉濞辯經;
輸了,也有的是志向遠大之輩,想要拿劉濞的人頭去長安邀功。
反正都到了這一步,與其再去糾結輿論,倒不如趕緊把睢陽攻下來得實在。
——左右拿長安朝堂的輿論攻勢沒辦法,劉濞便如是安慰著自己。
只是有一個問題,被劉濞或有意,或無意的忽視了。
輿論,確實無法成為決定性因素。
在某一方優勢過大的時候,輿論確實只能是優勢方錦上添花,或劣勢方無能狂怒的手段。
但當雙方不分伯仲,戰況僵持,或是某一方陷入險境,即將崩潰之時,輿論,便很可能會成為左右勝利天平的關鍵,甚至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