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未央 作品
第119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
送走諸將,程不識暗下長鬆了口氣,面上卻仍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架勢,面無表情的回過身,翻起帳簾,抬腳走進了周亞夫的太尉大帳。
和程不識出去時一樣:太尉周亞夫並沒有‘臥榻歇酣",而是負手站在帳內的堪輿前,眉頭不時緊一緊,不片刻後又放鬆。
面無表情的走上前,深吸一口氣,程不識便拱起手:“稟太尉。”
“聞太尉竟有暇歇酣,諸將便多已得心安。”
稍壓低音量的一聲稟奏,也是讓周亞夫頗有些突兀的回過身來,就好似正在發呆的人,被旁人打了個響指所驚醒。
定定的看了程不識三兩息,周亞夫這才徹底回過神來,微一咧嘴角;
下意識
朝程不識身後的帳簾看了眼,便含笑一點頭,招手示意程不識上前。
待二人都坐下身,周亞夫才輕呼出一口氣,看著程不識那仍帶些不解的面容,含笑解釋起自己這麼做的意圖。
“吳楚叛軍,尚有可戰之卒三十萬,又是身臨絕境時,向死而生的反撲。”
“——兵法雲,歸師勿掩,窮寇勿追;”
“縱是圍城,亦當圍其三而缺其一,不得使敵陷入絕境。”
“這是因為對於敗局已定的軍隊而言,留一條生路,反而可以讓士卒們為了求生的逃散;”
“但若是身陷絕境,那自知求生無路的兵卒們,就會帶著悍不畏死的鬥志,發起極為猛烈的反撲。”
“雖然古往今來,向死而生的成功案例,幾乎只有項籍在鉅鹿破釜沉舟的那一戰,但這個可能性,也絕不是完全沒有。”
···
“為將者,在勝負未定的時候,要無所不用其極的為本方贏得籌碼,以奠定最後的勝勢;”
“但在勝負已分之後,將軍要做的,卻是最大限度減少傷亡、損失,以最小的代價,將已經屬於自己的勝利穩穩抓回手中。”
“——眼下,吳楚叛軍窮途末路,又早就對攻破睢陽失去了信心,最後的希望,便是攻滅我周亞夫駐守的昌邑。”
“在這樣猛烈的衝擊下,將士們會慌亂。”
“尤其叛軍數十萬兵馬衝擊,昌邑卻只有十萬兵馬駐守,就更容易讓軍心動搖。”
“這種時候,唯一能讓將士們安下心的,便只有運籌帷幄,一切盡在掌控——甚至還有心思睡上一覺的主將了……”
聽著周亞夫滿帶笑意,慢條斯理的為自己解釋起這麼做的初衷,程不識思慮片刻,方若有感悟的點下頭。
從思緒中回過神來,看著周亞夫望向自己的目光,欣賞之情恨不能溢出來,程不識也回過味來:作為太尉的周亞夫,並不需要和自己解釋這麼多。
就像方才,程不識在帳外對眾將所說的那樣: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
軍令如山!
而周亞夫之所以這麼細心的為自己講解,更多的,顯然是想要提點自己……
“謝太尉解惑。”
意識到周亞夫是在手把手教自己‘該怎麼做一個好將軍",程不識也不矯情,起身便是對周亞夫深深一拜。
本就是武人的直性子,又身處軍營之中,面對同樣作為武人的程不識,周亞夫也沒多矯情,坦然受了程不識這一拜。
笑意盈盈的等程不識直起身,才示意程不識再度坐下身來。
接下來這一番話,周亞夫的語調中,卻是莫名帶上了些許感慨。
“此戰,吳楚之亂得以平定,我立下的功勞,是很大的。”
聽聞周亞夫這稍帶自誇意味的話,程不識並沒覺得哪裡不對,只自然地點下頭。
——如果說貢獻,那肯定是在睢陽主戰場血戰兩個多月,將吳楚叛軍硬生生擋在睢陽以東的梁王劉武,屬於此戰貢獻最大的一人。
但決定此戰最終走向的,無疑是派兵奪下淮泗口,一舉破滅吳王劉濞‘位即九五"之美夢的太尉周亞夫。
尤其接下來,周亞夫還要守住昌邑,擋住劉濞瀕死前最後的反撲;
叛軍主力潰散之後,還要依次平定趙、齊、吳、楚等地——也就是大半個關東。
毫不誇張的說:此戰,長安朝堂之所以能獲得最終勝利、吳楚之亂之所以能被順利平定,周亞夫的功勞至少在一半以上!
剩下不到一半,就算是歸梁王劉武所有,也更多是‘苦勞"。
雖然不知道周亞夫為什麼要在眼下——在叛亂還沒完全平定的當下,就這麼直截了當的誇自己‘功勞很大",程不識也還是沒覺得這有什麼。
武人,尤其是漢家的武人,幾乎是天底下最講道理的群體。
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有這個功勞,那你就算是拽破天際,那也是你應得的!
沒這個功勞,你就算是被踩進泥裡,也完全是你自己沒本事,怪不得旁人。
但周亞夫顯然不是單純想要顯擺自己。
或者說:作為如今漢家軍隊中最頂尖的一批將領——甚至是最頂尖的那一個,周亞夫,顯然已經不再是個單純的武人了。
周亞夫,還是一個政治人物,也必定會是一個政治人物。
合不合格另說——至少他是……
“說這些,不是想要炫耀自己的武勳。”
“而是想告訴程都尉:此戰過後,我大概率無法再領兵出征了……”
和程不識出去時一樣:太尉周亞夫並沒有‘臥榻歇酣",而是負手站在帳內的堪輿前,眉頭不時緊一緊,不片刻後又放鬆。
面無表情的走上前,深吸一口氣,程不識便拱起手:“稟太尉。”
“聞太尉竟有暇歇酣,諸將便多已得心安。”
稍壓低音量的一聲稟奏,也是讓周亞夫頗有些突兀的回過身來,就好似正在發呆的人,被旁人打了個響指所驚醒。
定定的看了程不識三兩息,周亞夫這才徹底回過神來,微一咧嘴角;
下意識
朝程不識身後的帳簾看了眼,便含笑一點頭,招手示意程不識上前。
待二人都坐下身,周亞夫才輕呼出一口氣,看著程不識那仍帶些不解的面容,含笑解釋起自己這麼做的意圖。
“吳楚叛軍,尚有可戰之卒三十萬,又是身臨絕境時,向死而生的反撲。”
“——兵法雲,歸師勿掩,窮寇勿追;”
“縱是圍城,亦當圍其三而缺其一,不得使敵陷入絕境。”
“這是因為對於敗局已定的軍隊而言,留一條生路,反而可以讓士卒們為了求生的逃散;”
“但若是身陷絕境,那自知求生無路的兵卒們,就會帶著悍不畏死的鬥志,發起極為猛烈的反撲。”
“雖然古往今來,向死而生的成功案例,幾乎只有項籍在鉅鹿破釜沉舟的那一戰,但這個可能性,也絕不是完全沒有。”
···
“為將者,在勝負未定的時候,要無所不用其極的為本方贏得籌碼,以奠定最後的勝勢;”
“但在勝負已分之後,將軍要做的,卻是最大限度減少傷亡、損失,以最小的代價,將已經屬於自己的勝利穩穩抓回手中。”
“——眼下,吳楚叛軍窮途末路,又早就對攻破睢陽失去了信心,最後的希望,便是攻滅我周亞夫駐守的昌邑。”
“在這樣猛烈的衝擊下,將士們會慌亂。”
“尤其叛軍數十萬兵馬衝擊,昌邑卻只有十萬兵馬駐守,就更容易讓軍心動搖。”
“這種時候,唯一能讓將士們安下心的,便只有運籌帷幄,一切盡在掌控——甚至還有心思睡上一覺的主將了……”
聽著周亞夫滿帶笑意,慢條斯理的為自己解釋起這麼做的初衷,程不識思慮片刻,方若有感悟的點下頭。
從思緒中回過神來,看著周亞夫望向自己的目光,欣賞之情恨不能溢出來,程不識也回過味來:作為太尉的周亞夫,並不需要和自己解釋這麼多。
就像方才,程不識在帳外對眾將所說的那樣: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
軍令如山!
而周亞夫之所以這麼細心的為自己講解,更多的,顯然是想要提點自己……
“謝太尉解惑。”
意識到周亞夫是在手把手教自己‘該怎麼做一個好將軍",程不識也不矯情,起身便是對周亞夫深深一拜。
本就是武人的直性子,又身處軍營之中,面對同樣作為武人的程不識,周亞夫也沒多矯情,坦然受了程不識這一拜。
笑意盈盈的等程不識直起身,才示意程不識再度坐下身來。
接下來這一番話,周亞夫的語調中,卻是莫名帶上了些許感慨。
“此戰,吳楚之亂得以平定,我立下的功勞,是很大的。”
聽聞周亞夫這稍帶自誇意味的話,程不識並沒覺得哪裡不對,只自然地點下頭。
——如果說貢獻,那肯定是在睢陽主戰場血戰兩個多月,將吳楚叛軍硬生生擋在睢陽以東的梁王劉武,屬於此戰貢獻最大的一人。
但決定此戰最終走向的,無疑是派兵奪下淮泗口,一舉破滅吳王劉濞‘位即九五"之美夢的太尉周亞夫。
尤其接下來,周亞夫還要守住昌邑,擋住劉濞瀕死前最後的反撲;
叛軍主力潰散之後,還要依次平定趙、齊、吳、楚等地——也就是大半個關東。
毫不誇張的說:此戰,長安朝堂之所以能獲得最終勝利、吳楚之亂之所以能被順利平定,周亞夫的功勞至少在一半以上!
剩下不到一半,就算是歸梁王劉武所有,也更多是‘苦勞"。
雖然不知道周亞夫為什麼要在眼下——在叛亂還沒完全平定的當下,就這麼直截了當的誇自己‘功勞很大",程不識也還是沒覺得這有什麼。
武人,尤其是漢家的武人,幾乎是天底下最講道理的群體。
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有這個功勞,那你就算是拽破天際,那也是你應得的!
沒這個功勞,你就算是被踩進泥裡,也完全是你自己沒本事,怪不得旁人。
但周亞夫顯然不是單純想要顯擺自己。
或者說:作為如今漢家軍隊中最頂尖的一批將領——甚至是最頂尖的那一個,周亞夫,顯然已經不再是個單純的武人了。
周亞夫,還是一個政治人物,也必定會是一個政治人物。
合不合格另說——至少他是……
“說這些,不是想要炫耀自己的武勳。”
“而是想告訴程都尉:此戰過後,我大概率無法再領兵出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