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未央 作品

第217章 萬石君?機器人!

如是一番話,算是撫慰了劉舍受傷的心靈,劉榮方繼續道:“桃侯一門,世代為漢家臣,凡是我漢家之事,桃侯便能將名譽、功過置之度外,只以不辱使命為先。”

“但中尉衛綰這樣的外臣,難免會想要自己做出點成績,來證明自己沒有辜負父皇的信重。”

“而在兒臣看來,官員最容易闖禍的時候,便是明明什麼都不懂,卻非要做點什麼的時候了…”

後世有一句話,劉榮一直都深以為然。

說是華夏封建時代的官員,大體能分類為四種。

第一種,是他不懂,所以不亂來;

這種官員,雖然不大可能成為聲名遠揚的好官、賢臣,卻也大都能成為安定一方的父母官。

第二種,是他懂,便按自己的能耐來折騰。

這樣的官員,十個裡面能有七個成氣候,剩下三個就算沒法高升,也大概率會成為能臣幹吏。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以上這兩種,都是好官。

而剩下兩種,卻是非蠢即壞了。

第三種,他懂,但就是不作為。

這便是後世人口中常說的尸位素餐,佔著茅坑不拉屎。

這都還不算最可恨的;

最糟糕的,無疑是第四種:明明不懂,還非要瞎折騰,外行插手內行,鬧的一縣,乃至一郡之地雞犬不寧,百姓難安。

相較於前者的消極不作為,後者的亂作為,無疑對百姓傷害更大、影響更大。

而在劉榮看來,漢家的官員——尤其是朝堂中央的官員,最應該避免的,就是這種不懂裝懂、胡亂作為,外行指導內行的歪風邪氣。

日後大權在握,劉榮自然會將自己的這一傾向,逐步轉化為長安朝堂中央的政治生態標杆。

而眼下,天子啟尚還健在,劉榮就算無法將這個觀點轉化為朝堂的現狀,卻也至少可以初步顯露出來。

在場的四人,除劉榮之外的天子啟、少府岑邁、太僕劉舍——顯然都是聰明人。

真要說起來,這四個人當中最笨的那個,甚至很可能是劉榮!

故而,劉榮只是有意無意給了個話頭,其餘三人便很快明白了劉榮想要表達的意思。

——太僕,是九卿當中,幾個專業性極高、對主官的專業素養有極高要求的部門之一。

不同於太常、典客等清水衙門,以及內史這種考驗主官全方位綜合能力的鍊金石:太僕、廷尉等九卿衙門,是需要由專業人士領頭的。

考慮到太僕的主要業務方向,是關乎漢家將來提兵北上、馬踏草原的國家級戰略項目:馬政,這個人選的重要性,就更不容置疑了。

而在劉榮看來,衛綰這個太僕人選,專業性顯然有待商榷…

“至於少府,兒臣倒是並不認為有什麼不妥。”

發表完自己對準太僕衛綰的看法,劉榮便強壓下心中的鬱悶,言不由衷的表達了自己對準少府石奮的認可。

至於為何言不由衷——為何明明不喜歡這個新少府,卻還是要裝出一副沒意見的模樣,也是由於劉榮不喜歡石奮的點,並非出於宗廟、社稷的考量,而是單純出於劉榮的個人立場。

現任少府岑邁,對當今天子啟絕對忠誠。

但好歹也還是個有腦子、有思想的人;

再怎麼忠於天子啟,岑邁也總還能在不犯忌諱的前提下,儘可能為劉榮——尤其是劉榮交代少府的那些項目,以及博望苑提供便利。

但石奮這個人,卻是個莫得感情的“機器人”。

從這樣一件事,就能看出石奮這個“萬石君”,到底是個什麼人了。

石奮這個“萬石君”的由來,是當今天子啟即位之時,發現太祖高皇帝年間,只在太祖劉邦身邊負責雜物的石奮,以及石奮的四個兒子都已經官至二千石;

於是,天子啟便驚奇的感嘆道:一門五個二千石,石奮豈不是成了我漢家的“萬石君”?

就這麼一句半開玩笑的調侃,石奮這個“萬石君”的名號,便就此流傳了下來。

換而言之:眼下,石奮一門父子四人,就已經是人均二千石了。

而在原本的歷史時間線上,到了天子啟之後的武帝一朝,石奮的大兒子石慶官拜太僕;

作為太僕,石慶自然要為漢武大帝馭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