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未央 作品

第235章 高爐鍊鋼

原因正如劉榮所說:作為錢幣的原材料,銅作為準貴重金屬,是具備金融屬性的。

若是如今漢家不缺銅,劉榮倒是可以不在意武器裝備的製作原材料,專心去搞新式武器。

畢竟相較於還處在起步、萌芽階段的鋼鐵冶煉工藝,如今華夏文明已經具備的青銅冶煉工藝,早在秦時便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

單從工藝成熟度的角度考慮,青銅製品,無疑比鋼鐵製品更適合如今的漢家。

但漢家缺銅、華夏缺銅——不單缺銅,還缺金、銀等具備金融屬性的一切貴重金屬!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再難,劉榮也必須推動漢家的武器裝備,從青銅時代跨入鋼鐵時代。

畢竟這麼做,除了可以騰出更多的銅用於鑄幣流通,還可以顯著提高漢制武器的戰鬥力。

唯一的難點,便是如今漢室過分低下的鋼鐵產量,以及過分生澀的鋼鐵冶煉技術了。

“陛下。”

見劉榮如此決絕,先前為眾人介紹三稜箭頭的那軍匠,面色卻是愈發凝重了起來。

怕劉榮不知道這麼做的難度,便斟酌著用詞道:“陛下,或有不知。”

“——今我漢家,年得生鐵二百萬斤,其中近半,還是蜀地卓氏、程鄭氏,於巴蜀之地開山鍊鐵所得。”

“少府所得,則不到百萬斤。”

“便是這百萬斤,少府也需要耗費極大的力氣——又是開礦,又是熔鍊;”

“熔鍊所需的燃料,還不能用尋常木炭,而是同樣要開礦所得的石墨。”

“以石墨為燃料,鐵礦為原材料,才能得出最基礎的生鐵。”

“之後又要經過錘鍊、鍛打,才能得出熟鐵,以及部分無法控制成敗的鋼。”

“再有,便只能靠動輒千石、比千石的少府大匠,以炒鋼之法,方能歲得炒鋼兩萬斤……”

說完這些話,軍匠便稍皺著眉,將求助的目光撒向劉榮身後;

就好像是生怕自己的話不能讓劉榮信服,所以希望劉榮身後的高官們,能站出來勸劉榮認清現實。

而在軍匠這番話說出口之後,劉榮卻是繃著臉,再度陷入沉思之中。

——石墨,便是煤在這個時代的名稱。

既然決心要推動鋼鐵產業,劉榮當然知道,以煤——而且還得是優質焦煤作為燃料,才能將開採出來的鐵礦熔鍊成生鐵。

而優質的焦煤,或者說是一切有關煤的礦物,都不是這個時代可以人力開採的。

頂天了去,也就是某些露天礦,用人命填,才能填出來一些可用的煤礦。

至於那些深埋於地底的礦產,無論是煤還是其他東西,都不是這個時代有資格享有的東西。

故而,鋼鐵產業的推動,難點並不只是冶煉技術。

——如果單只是冶煉技術,那劉榮完全不需要位置操心,只需要大手一揮用錢砸,硬生生把工藝精進進度砸快就好。

但除了冶煉工藝,鐵礦、煤礦的開採,也同樣是個難以忽視的問題。

“終歸,還是要高爐鍊鋼嗎……”

如是想著,劉榮不由得又是一陣糾結。

作為穿越者推動工業發展的必備技能,土法高爐鍊鋼,自然是早就進入了劉榮的視野。

但不同於前世,看小書讀物裡的主角高爐鍊鋼時,只知道拍案叫絕口稱‘牛掰’——親身來到這個時代之後,劉榮才發現這麼做有多難。

高爐鍊鋼,顧名思義,是以土法鑄起數丈高爐,通過熔爐結構來提高溫度、降低燃料要求的鋼鐵冶煉方式。

這個方式只有一個優點:製作容易,產量極高;

除了這個優點,便全是缺點了。

——成品質量參差不齊;

——能耗高,煙塵汙染嚴重。

另外,在高爐熔鍊完成,得出生胚之後,也依舊要通過鍛打的工序,才能得出不確定質量的盲盒鋼。

而對於劉榮而言,這個方法最大的難點,便在於後世最不起眼的:煙塵汙染。

後世人都知道:鋼鐵,乃至絕大多數重工業,都必定會對環境造成肉眼可見,且難以磨滅的巨大影響。

而在如今漢室——在黃老學說依舊執政於廟堂之上,朝堂內外都還講究一個‘道法自然’的如今漢室,高爐鍊鋼所造成的漫天黑煙,是很難為人所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