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不孝有三?
正所謂,帝王之家無小事。
即便是再瑣碎的閒談,也同樣暗含著足以左右宗廟、社稷,乃至文明進程的大事。 就說此刻,曹皇后嘴上說著‘陛下挺好,常來看我’,卻非常巧妙的用一個‘看’字,隱晦指出了劉榮去椒房殿,僅僅只是‘看’曹皇后,卻並沒有做其他該做的事。 竇老太后作為老劉家的大家長,同時又是後宮事務當仁不讓的掌舵人,也當即作出表態:皇帝,這也太不應該了? 而後便是慄太后站出來,將自己掌握到的訊息共享給了曹皇后、竇老太后二人,大致意思是說:別擔心,我兒有他自己的考量,不是不喜皇后,而是擔心皇后生育困難,所以才拖著。 這麼一個有些上不得檯面,甚至都無法直說的話題,若是放在民間,又或是王公貴族家中的婆媳之間,到這裡,其實就該結束了。 ――曹皇后就該站出來表示:讓祖母、婆婆擔憂了,是孩兒的不是; 慄太后則溫言撫慰一番:我兒還是中意皇后的~ 最後再由竇老太后站出來拍板:皇后別擔心,我回頭說說皇帝,必不讓皇后受了這等委屈…… 但在皇家,話題發展到這裡,卻遠沒有到結束的時候。 此刻的曹皇后,心中是疑慮重重。 從本心上講,曹皇后,非常擔心! 擔心當今天子榮如此這般,是自己,又或是背後的母族平陽侯一脈,做了什麼惹惱天子的事,這才使得劉榮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懲罰,或者說是敲打平陽侯家族: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朕給出去的東西,說收就能收回來! 如果真是這樣,那曹淑一個困居中宮的婦道人家,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只能和母族聯繫一下,看看是什麼事惹惱了天子,再嘗試著讓天子消消氣。 可方才,慄太后一番話,卻又讓曹淑有些拿捏不準了。 ――若是因為旁的事惱怒於平陽侯家族,那劉榮說不定什麼時候消氣了,就能在椒房殿隔三差五過夜了。 可按照慄太后這個說法,劉榮顯然是傾向於短時間內,都避免在椒房留宿,與曹皇后全周公之禮。 這,事情可就大條了! 但凡是一個合格的政治人物――甚至是稍微有點政治嗅覺的人,都不可能不明白:當皇帝為某個不合理的舉動,找到一個看似合理的緣由時,那這件事,就有些問題了! 皇帝費盡心機找尋的緣由,或者說藉口,未必有幾分真; 皇帝如此費盡周折,也非要繼續這個不合理的舉動,才是其中的關鍵。 舉幾個例子,便不難發現這一點。 ――太祖高皇帝之時,太子劉盈好儒、軟弱,頗為太祖皇帝所不喜; 及至戚夫人得寵,皇三子劉如意水漲船高,為太祖高皇帝評價為:類己! 朝堂內外聞之而驚,當即便找上了太祖劉邦,委婉勸諫道:陛下已經冊立了儲君太子,如今卻說另一位公子肖父、類己,這恐怕是在動搖宗廟、社稷的根本,縱容某些歪風邪氣啊? 不料太祖劉邦當即擺擺手,滿不在乎道:太子之所以是儲君,是由於太子乃嫡長,又頗得朝堂內外愛戴; 朕覺得幼子類己,則不過是作為一個父親,對某個更像自己的兒子多些偏愛罷了…… 到這個時候,整個朝堂上下的元勳功侯,就都知道事情大條了。 為什麼? 因為但凡當時的劉邦,沒有萌生出易儲另立,廢劉盈而以劉如意為儲的念頭,就必定會從善如流的說:啊?居然是這樣啊? 我不過是說小兒子像我,居然就對宗廟、社稷,造成了這麼大的傷害? 大家提醒的實在是太對了,朕再也不這麼說、再也不這麼做了! ――這,才是皇帝‘無心之失’後應有的態度。 但劉邦卻選擇為自己明顯不合時宜,甚至不恰當的行為,尋找一個看似合理,實則敷衍至極的理由。 而君王在這種時候、類似情況下找的理由,其實都可以直白的翻譯為:朕給你們面子,給你們一個說得過去的說法; 但想讓朕改,不再這麼幹? 想都別想! 於是,朝堂內外聞炫音而知雅意:陛下,恐怕是想廢太子,而立趙王劉如意! 之後的一系列紛爭,便都由此作為開端。 到了太宗孝文皇帝之時,也還是同樣的皇帝引幼子為‘孝父’‘類己’,從而導致儲君不穩,朝堂內外人心不安。 只是那一次,換成了太子劉啟,與梁王劉揖之爭。 時慎夫人得寵,慎夫人所生皇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