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行 作品
第一章 武當山下囚車來
半炷香後,解劍石前,兩名道士接過刑部文書,仔細閱過,等到押送的十餘名刑部差役離去,這才上下打量蘇乞年一眼,一人冷冷道:“蘇望生,區區八品武庫編修,就敢勾結魔門頂尖人物,盜取皇室收藏的三門魔道真傳武學,還是靠皇家書院的大兒子散盡舉人功名,發配北海邊境充軍,抵禦深海妖族,才能暫緩五年問斬,蘇家二公子,看來就是你了,嘖嘖,居然能夠得到漢陽郡主出言作保,靠女人?一品鎮妖王獨女,居然會認識你這樣的小人物?”
“跟上吧,進逍遙谷!”
絲毫沒有等待蘇乞年解釋的意思,兩名道士徑直轉身,越過解劍石,循著一條山路就大步行去。
蘇乞年看了看身上依舊鎖著的二十餘斤重的鐵鏈,也明白是兩個道士故意為難他,佛道儒三門與魔門向來不睦,在天朝境內,皇室對於魔門雖然不像對妖族那樣的人族大敵深惡痛絕,卻也是僅次之,所以勾結魔門,在天朝境內也是禁忌,是重罪。
事實上,也只有武當太極圓融,才有這樣的氣量,而此前,刑部早有文書到達五嶽劍派、少林、靈鷲宮、峨眉、全真教等鎮國大宗,但都被婉拒。
哐當!哐當!
蘇乞年挪動步子,艱難跟上兩個年輕道士的背影。
嗯?
就在越過武當聞名天下的解劍石時,蘇乞年瞳孔微凝,他分明看到,在解劍石後,斜插著一口長刀,這長刀生滿鐵鏽,沒有劍鐔,越過刀柄,就是半個玄武身,龜蛇環抱,延伸出約四尺來長的刀身。
長刀黯淡,甚至大半個刀身都長滿了青苔,就這樣背對著解劍石,兀立在陰影中。
直到山路的拐角,蘇乞年最後看一眼那長刀,山風肅殺,解劍石下,彷彿有著無盡的蕭索。
……
逍遙谷。
這是位於武當深山中的一處大峽谷,有亂石嶙峋,也有清泉流瀑,一汪碧湖吞納日月,岸邊,是零零散散的一百來座茅草屋。
“靜篤師叔,這是刑部文書,重犯蘇乞年帶到。”
兩名道士將蘇乞年帶到岸邊唯一的一座竹樓前,早有一名中年道士立在那裡,有些絡腮鬍子,面色黝黑,尤其是一雙虎目,彷彿真的深山中的老虎,所過之處,威嚴與煞氣並存。
與兩名年輕道士所穿的灰色道袍不同,這中年道士身著青色道袍,布料也要好上不少,陽光下,可以看到根根摻雜在裡面的桑蠶絲。
逍遙谷,武當收容死囚之地,中年道士靜篤,也是武當負責看管逍遙谷一眾死囚的外院執事,身懷內家真氣,已經完全貫通了十二正經,真氣如餓虎跳澗,沛不可擋,乃是三流高手中的強者,只要再貫通奇經八脈,真氣便如龍入大江,屆時龍虎交匯,若是機緣造化,自可凝聚長生道種,大道可期。
雖然這靜篤執事只是三流人物,兩名年輕道士卻不敢有絲毫怠慢和輕視,放眼整個大漢天朝,億萬人口,數以千萬武林人士,多少武者苦練築基功,然而百人中,能有一人成功築基,開闢丹田,練出內家真氣就已經難能可貴,這樣的三流之境,即便是他們武當這樣的鎮國大宗,精挑細選之下,外院近千弟子中,也不過百十人能有這樣的修為造詣。
“跟上吧,進逍遙谷!”
絲毫沒有等待蘇乞年解釋的意思,兩名道士徑直轉身,越過解劍石,循著一條山路就大步行去。
蘇乞年看了看身上依舊鎖著的二十餘斤重的鐵鏈,也明白是兩個道士故意為難他,佛道儒三門與魔門向來不睦,在天朝境內,皇室對於魔門雖然不像對妖族那樣的人族大敵深惡痛絕,卻也是僅次之,所以勾結魔門,在天朝境內也是禁忌,是重罪。
事實上,也只有武當太極圓融,才有這樣的氣量,而此前,刑部早有文書到達五嶽劍派、少林、靈鷲宮、峨眉、全真教等鎮國大宗,但都被婉拒。
哐當!哐當!
蘇乞年挪動步子,艱難跟上兩個年輕道士的背影。
嗯?
就在越過武當聞名天下的解劍石時,蘇乞年瞳孔微凝,他分明看到,在解劍石後,斜插著一口長刀,這長刀生滿鐵鏽,沒有劍鐔,越過刀柄,就是半個玄武身,龜蛇環抱,延伸出約四尺來長的刀身。
長刀黯淡,甚至大半個刀身都長滿了青苔,就這樣背對著解劍石,兀立在陰影中。
直到山路的拐角,蘇乞年最後看一眼那長刀,山風肅殺,解劍石下,彷彿有著無盡的蕭索。
……
逍遙谷。
這是位於武當深山中的一處大峽谷,有亂石嶙峋,也有清泉流瀑,一汪碧湖吞納日月,岸邊,是零零散散的一百來座茅草屋。
“靜篤師叔,這是刑部文書,重犯蘇乞年帶到。”
兩名道士將蘇乞年帶到岸邊唯一的一座竹樓前,早有一名中年道士立在那裡,有些絡腮鬍子,面色黝黑,尤其是一雙虎目,彷彿真的深山中的老虎,所過之處,威嚴與煞氣並存。
與兩名年輕道士所穿的灰色道袍不同,這中年道士身著青色道袍,布料也要好上不少,陽光下,可以看到根根摻雜在裡面的桑蠶絲。
逍遙谷,武當收容死囚之地,中年道士靜篤,也是武當負責看管逍遙谷一眾死囚的外院執事,身懷內家真氣,已經完全貫通了十二正經,真氣如餓虎跳澗,沛不可擋,乃是三流高手中的強者,只要再貫通奇經八脈,真氣便如龍入大江,屆時龍虎交匯,若是機緣造化,自可凝聚長生道種,大道可期。
雖然這靜篤執事只是三流人物,兩名年輕道士卻不敢有絲毫怠慢和輕視,放眼整個大漢天朝,億萬人口,數以千萬武林人士,多少武者苦練築基功,然而百人中,能有一人成功築基,開闢丹田,練出內家真氣就已經難能可貴,這樣的三流之境,即便是他們武當這樣的鎮國大宗,精挑細選之下,外院近千弟子中,也不過百十人能有這樣的修為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