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行 作品
第四十五章 道境,迷魂三重
(求訂閱,求月票,正版訂閱是對十步最大的支持,十步懇請大家都來起點中文網訂閱純陽。)
次日辰時,青羊峰頂。
叮!叮!叮!
兩口長刀在虛空中碰撞,沒有恢宏的聲勢,亦未有過多強盛的氣血,蘇乞年的刀時而渾厚,時而精巧,時而又變幻莫測,如劍、如鞭、如槍、如戟。
青年道士長刀雪亮,破空無聲,他的刀法很質樸,沒有多餘的變化,只是一門基礎刀法,但往往只是一刀,就輕易破去蘇乞年的刀招變化,逼迫其中途變招。
半個時辰後,兩人交手二十三刀,同時收刀而立,青年道士氣息沉穩,面不改色,而蘇乞年卻呼吸微亂,精神力消耗頗大。
至此,他才真正明白,與青年道士相比,他的根基太差了,兩人都未曾動用幾分氣血,只以純粹的招式交手,沒想到高下立判。
卻不想此刻青年道士卻是微微頷首,道:“一門三流刀法《碧波五斬》,不入流的刀法四門,不入流的劍法、槍法、戟法、鞭法、鉞法、矛法各一門,你比我想象的悟得更快。”
悟得快,說明根基比想象中更淺薄,否則水滿則溢,想悟都很困難,蘇乞年深吸一口氣,轉身下山。
第二天,蘇乞年參悟三流刀法一門,不入流刀法五門,不入流的鉤法、叉法、鐧法、指法、棍法、掌法、钂法各一門,第三日辰時,青羊峰頂,他接下青年道士三十六刀,刀法轉寰圓潤不少,但依然時常被截斷刀勢,無功而返。
第三天,一口氣,蘇乞年足足參悟了一門三流刀法,不入流刀法七門。不入流的槊法、錘法、腿法、拐法、拳法共九門。
第四天辰時。
兩口長刀無聲無息,刀光不顯,空氣無波,蘇乞年與青年道士交手。兩人不斷變招,但詭異的,數十刀過去,兩人刀刃都未曾有過一次碰撞。
四十九刀!六十四刀!八十刀!
第八十一刀!
鐺!
刀刃碰撞,竟如銅鐘撞響。蘇乞年連退數丈,青鐵長刀揚起,他氣血鼓盪,終於將其懾服,一刀沒入身前的山岩中。
“去吧。”青年道士轉身看懸崖外雲海沉浮,又變得沉默寡言。
收刀歸鞘,蘇乞年略一沉吟,就朝著青年道士的背影躬身一禮,青年道士似沒有察覺,蘇乞年也不以為意。起身下山。
這一天,臘月初八了。
一直到蘇乞年的背影沒入濃濃山霧中,青年道士才緩緩轉過身,眸子裡終於顯現出來幾分感嘆,武學四境之上,還有第五境,超越入神得髓,是為道境,於三流以上的武學而言,道境即真意。領悟真意,前面四境自可水到渠成,而若無真意種子,則需循序漸進。道境難悟,古來皆如此。
他原本以為,區區三天,只夠這個少年將基礎刀法臻至第四境,也正因為是基礎,平凡中更難明悟道理真諦。卻沒有想到,等到三天過去,這個少年居然隱隱觸及了道境門檻,或者說,已經半隻腳邁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