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55章 你們願意給個高價嗎?

  “你那篇《牧馬人》發表快四個月了吧?”

  “嗯,去年11月那期發表的。”

  劉昕武感嘆道:“寫的真好,我感覺這幾個月影響力越來越大了,光是《文藝報》上就看到了兩三篇評論文章。”

  林朝陽自謙了兩句,就聽劉昕武又問道:“介意跟我說說你接下來這部小說的題材和內容嗎?還是傷痕文學這類題材嗎?”

  “不算,應該算鄉土題材吧。”

  “鄉土題材?關於什麼的?”

  “關於一雙鞋子。”

  林朝陽說到鞋子,劉昕武腦海裡第一個飄出來的是《一隻繡花鞋》,他將想法甩開,“能具體聊聊嗎?”

  林朝陽很有服務意識,劉昕武是代表《十月》來約稿的,放在三十年後,這就屬於是主動找上門的意向客戶,給客戶介紹介紹產品信息那不是應該的嗎?

  他和劉昕武一路走過三角地,來到未名湖邊,一路邊走邊敘述。

  三月初的未名湖畔還沒來得及褪下冬裝,略顯蕭索,但湖邊眾多青春活力的身影讓這裡滿是生機。

  “你這個故事……”劉昕武聽林朝陽講了二十多分鐘,期間眼眶數度溼潤,直到最後,他有些哽咽,“真好!”

  他清了清嗓子,“聽你講完你這部新小說,讓我想起了《牧馬人》,這兩個作品裡面有一種一脈相承的東西……”

  “溫暖!”劉昕武思忖著總結出了一個詞。

  林朝陽微微頷首,編輯和作家的身份讓劉昕武擁有極其敏銳的觀察力。

  “這個詞很準確。”

  劉昕武笑了起來,問道:“你喜歡溫暖的故事?”

  “這倒談不上,什麼類型的故事我都喜歡看。我只是覺得,文學其實可以帶給人們更多的力量。

  相比揭露黑暗、諷刺現實,讓人們從文字中收穫面對人生磨難的勇氣,在我這裡可能覺得這個更重要一點。”

  聽著林朝陽的話,劉昕武不由得重新以一種認真的態度審視身旁的這位年輕人。

  他和林朝陽初見是在五四文學社成立大會上,那會兒陳健功要把他介紹給自己,林朝陽卻急著回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