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苦差事
“肯定得來啊,電影不拍出來,他怎麼能甘心?”成蔭說道。
他是李翰祥的舊識,四十年多前他們便認識,那個時候他們還都是青蔥少年。
“什麼電影?”
林朝陽以為成蔭說的肯定是《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可成蔭卻說道:“他要拍末代皇帝溥儀。”
“末代皇帝?”
林朝陽愕然,怎麼變成末代皇帝了?難道我串臺了?
瞧著他的表情,成蔭笑了起來,“是不是覺得他一個香江導演拍末代皇帝的事有些違和?”
成蔭的話也不能說不對,但林朝陽真正驚訝的原因並非是這個。
難道是自己穿越引起的蝴蝶效應,李翰祥不拍《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改拍末代皇帝了?
“他為什麼拍末代皇帝啊?”
心裡一團迷霧,林朝陽迫切的需要成蔭來給他解答。
“這事還得從幾年前說起……”
從影四十年,李翰祥拍了幾十部電影,獲獎無數,成了享譽海內外的大導演。
不過也因為常年的高強度工作,在1975年他被檢查出了冠心病,這病拖了三年,到78年他特地去了美國洛杉磯進行手術。
臨到手術之際,他突然一想到這一刀下去禍福難料,背井離鄉三十年,還沒來得及回到祖國大陸去看看。
彼時恰逢國家改革開放,於是李翰祥聯繫了與大陸“有聯繫”的香江友人,秘密返回大陸,進行了一次闊別已久的暢遊。
遊玩期間,李翰祥還不忘拜會當年的師友親朋,其中許多人都是如今國內文藝界響噹噹的人物,比如燕影廠的謝添、謝鐵驪、黃宗江;滬影廠的趙丹、徐桑楚、李準;畫家吳作人、程十發等,成蔭也在其中。
“我記得那天吃飯,前段時間我們剛剛內部放映過翰祥的《傾國傾城》,大家都給予了盛讚。
能在香江的片場搭出紫禁城的佈景,拍出一流的清宮片來,多了不起啊!
謝添當時對翰祥說:你這樣的才華和魄力,如果在故宮實景拍攝,豈不是更可以大顯身手?
當時翰祥表現的很謙虛,但暗地裡卻動了心思。
他後來跟我說過,過去他以為自己此生已經無望再回大陸拍片,可通過那次的旅遊和探親訪友。他覺得大陸的氛圍開放、友好,回到這裡拍電影未嘗不行。”
說到這裡,成蔭嘆了口氣,“他想的是很好,不過兩岸阻隔多年,政治、經濟、人事多有變遷,想要回到大陸拍電影,談何容易啊!”
成蔭接著講,自那次回大陸旅遊後,李翰祥先是去美國接受了手術,休養期間又對接上了滬影廠,得知李翰祥要回大陸拍電影,甚至驚動了副g級領導。
李翰祥本打算拍一部關於伍豪同志的電影,結果一溝通,發現大陸這邊已經有製片廠將關於伍豪同志的電影列入了選題計劃,大陸這邊便建議李翰祥放棄這個想法。
然後李翰祥又不死心的再次造訪燕京,這次他把目光對準了老舍的經典作品《茶館》。
李翰祥老家是遼寧的,青少年時期生長於燕京,他對老舍先生的作品推崇倍至。
當時燕京人藝甚至為了李翰祥的到來,特意排演了《茶館》,李翰祥看完話劇後更堅定了要把這部話劇搬上熒幕的信心,為此他前後奔走了半年時間。
但可惜的是,李翰祥將自己的計劃帶回香江後卻遭到了片商們的反對。
片商們反對李翰祥拍《茶館》,理由很充分。
《茶館》是部好話劇不假,但話劇和電影不一樣。《茶館》對白太多,場景單一,燕京的地方色彩濃厚,放在舞臺上效果炸裂,但放在銀幕上,侷限性太大了。
李翰祥是大導演,他的作品面對的是中外觀眾,拍《茶館》等於拋棄了外國觀眾。
片商們所言的“外國觀眾”,指的是東南亞地區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