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154章 狗皮膏藥

 

“我們社裡最近還有人說呢,當初真不應該把《高山》這隻下金蛋的母雞給放跑。

 

不過我們還有《賴子的夏天》,社裡最近在張羅給《賴子的夏天》開座談會。

 

過段時間應該會跟你聊《賴子的夏天》的出版事宜,又是一大筆稿費。”

 

祝昌盛是《當代》的編輯,並不負責人文社的圖書出版業務,所以只是給林朝陽漏了個口風。

 

林朝陽搖了搖頭,說道:“哪兒就一大筆稿費了。你還當《賴子的夏天》的銷量能跟《高山下的花環》一個水平?你們雜誌賣了多少,你又不是不知道。”

 

《賴子的夏天》發表在今年《當代》的第二期上,頭條發表、一期發完,待遇是獨一無二的。

 

發表之後,受到了廣大讀者和文學界的廣泛歡迎,尤其是在評論界的反響,幾乎是一片讚譽。

 

主要原因,無外乎是林朝陽在中所表現出的成熟技法,讓評論界看到中國文壇誕生了一部意識流文學傑作。

 

要知道在此之前,國內尚未誕生過一部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意識流文學作品。

 

而且林朝陽在中很好的融入了中國文化元素,創造出了富有中國文化色彩的獨特作品,這更讓評論界感到驚喜。

 

當評論家閻剛喊出“中國式意識流文學”這個概念之後,便迅速收到了同行們的回應。

 

各種評論文章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國內各大文學雜誌和文學評論雜誌的版面上。

 

這幾個月時間裡,“中國式意識流文學”這個名詞紅遍了中國文學界,人們熱衷於評價和談論這樣一部具有話題的優秀作品。

 

文學界對於《賴子的夏天》的熱捧,不斷向外擴散,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讀者群體,許多原本對於意識流文學並不感興趣的讀者因為那些花團錦簇的評論文章選擇了閱讀這部。

 

這些讀者的支持,也助推刊載《賴子的夏天》的《當代》第二期最終銷量定格在了53萬份上。

 

這個數字對於《當代》來說有著非凡的意義,因為在這一期之前,《當代》的銷量僅有13萬份。

 

僅僅一期之隔,銷量暴增超過300%,對於任何一家刊物來說這都是相當可怕的記錄,而在這個過程當中,《賴子的夏天》居功至偉。

 

有了這樣巨大的成功,《當代》和人文社自然想把和林朝陽的合作關係延續下去。

 

這段時間以來,祝昌盛隔三差五就登門拜訪林朝陽的原因也在這裡。

 

當然了,40萬份和300%這個增幅固然可怕,但這只是相對而言,有《人民文學》《收穫》橫在面前,《當代》的這個銷量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而且跟《賴子的夏天》在文學界、評論界所引起的強大風潮比起來,這部在普通讀者和更廣大的民眾當中所引起的反響就要小得多了。

 

在這一點上,《賴子的夏天》與《高山下的花環》正好形成了對比。

 

林朝陽很清楚,未來《賴子的夏天》如果出版,在文學界和一些文學愛好者那裡的評價和口碑一定會很高,但若論及銷量,恐怕也很難跟《高山下的花環》相提並論。

 

《高山下的花環》的逆天銷量是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加持的,在這一點上《賴子的夏天》難望其項背。

 

“不提稿費和銷量了。說了半天,跟我談談你的構思吧。”祝昌盛央求道。

 

“跟你說了還在醞釀嘛,沒想好呢。”

 

“那你啥時候能想好?”

 

“那我哪知道。”林朝陽被他追問的有點不耐煩,“我可沒說給你們。”

 

祝昌盛跟章德寧不一樣,他老奸巨猾,聽著林朝陽這麼說,也不著惱。

 

“我知道,我知道。你有了想法可以跟我說說嘛,我給你參考參考,我老祝好歹也從業二十多年了。”

 

“等有想法的。”

 

“行,那等你過兩天想好我再來。”

 

如果說章德寧的組稿風格是直來直去,劉昕武的組稿風格是殺人不見血,那麼祝昌盛的組稿風格就是狗皮膏藥,讓人想對他發脾氣都發不起來。

 

83中文網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