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212章 在香江的影響
“大家有什麼想交流的都可以暢所欲言。”謝道源說了一句。
會議室內坐著的大部分人都是學生,只有幾個中老年,想來都代表團的帶隊學者和老師。
在謝道源說完這句話後,林朝陽笑呵呵的說道:“真是沒想到,香江的同學裡也有知道我的人。”
這時坐在學生中間的一位七旬老者說道:“香江有份《素葉文學》,這兩年紅得發紫,在學生中間很受歡迎。前段時間上面發表了一篇文章,高度評價了林先生你寫的《梵高之死》,引起了很多學生的興趣。”
原來如此,之前李翰祥還給他帶回過那份《素葉文學》,這份雜誌竟然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可惜的是,林先生的沒有在香江發表和出版,我們也只是久聞大名,尚未拜讀。”
謝道源笑著插話道:“我看不如這樣。貴校這次訪問正好要向我們燕大捐贈圖書,我們也向你們回一份禮,就用朝陽同志的作為回禮如何?”
老者拍手道:“這個主意好!”
學生們也高興的鼓起了掌,這次香江中文大學來訪問的都是文學院的學生,《素葉文學》是由西西等幾個香江如今正火的作家、詩人聯合創辦的刊物,在大學生群體當中影響力很大。
《素葉文學》對《梵高之死》的推崇讓這些學生對於林朝陽和他的充滿了興趣,聽到燕大要回贈給他們林朝陽的,大家自然是高興的。
“要是能在香江出版就更好了!”學生中突然有人喊了一句。
老者玩笑道:“香江的出版社見錢眼開,只出能賺錢的文章。”
學生們頓時鬨笑起來。
玩笑了幾句,雙方的距離拉近,話題也變得深入,有學生向林朝陽發問:“林先生,內地文壇最近幾年流行所謂傷痕文學、反思文學,我聽說你也寫過這類作品,不知道你對這一類風格的作品是如何看的?”
“過去那段時間,我們走過一些彎路,也有很多人受了冤屈和苦楚,這是傷痕文學或者說反思文學出現的根本原因。
這幾年這類作品的風頭正勁,除了有一些作品本身的優秀之外,更重要的原因還是作品的內容和情緒與讀者產生了共鳴。
但情緒共鳴並不是可持續的,這代人能夠感同身受的東西,下一代人不一定會有感觸。
文學作品的流行規律跟所有藝術都一樣,大多數作品只能流傳一時,只有少部分能夠流傳下來的才能成為經典之作。”
“林先生,《梵高之死》這部我只是看過文章介紹,但我對這部很感興趣的一點是你身為一位中國作家為什麼會選擇寫一個外國畫家的故事呢?”
“寫這部的靈感是因為與朋友吃的一頓飯,當時我們聊到了年輕人對於前衛藝術的追求。
在我看來,當今中國有許多人對於所謂前衛藝術追求的重點並不在‘藝術’上,而在‘前衛’上,難免有譁眾取寵之嫌。
寫《梵高之死》,我塑造了兩個甘願為藝術獻身的人物,一個是歷史上存在的梵高,一個是虛構的亞倫,算是對現實的一種無奈回應吧。”
聽著林朝陽的回答,學生們對於《梵高之死》這部更感興趣了。
交流持續了近半個多小時,在最後舉行了捐贈儀式,學生們代表香江中文大學向燕大圖書館捐贈了2000冊圖書。
儀式結束後,有圖書館的同事捧著一摞摞的書走進會議室。
謝道源笑道:“我們的回禮也到了!”
會議室內坐著的大部分人都是學生,只有幾個中老年,想來都代表團的帶隊學者和老師。
在謝道源說完這句話後,林朝陽笑呵呵的說道:“真是沒想到,香江的同學裡也有知道我的人。”
這時坐在學生中間的一位七旬老者說道:“香江有份《素葉文學》,這兩年紅得發紫,在學生中間很受歡迎。前段時間上面發表了一篇文章,高度評價了林先生你寫的《梵高之死》,引起了很多學生的興趣。”
原來如此,之前李翰祥還給他帶回過那份《素葉文學》,這份雜誌竟然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可惜的是,林先生的沒有在香江發表和出版,我們也只是久聞大名,尚未拜讀。”
謝道源笑著插話道:“我看不如這樣。貴校這次訪問正好要向我們燕大捐贈圖書,我們也向你們回一份禮,就用朝陽同志的作為回禮如何?”
老者拍手道:“這個主意好!”
學生們也高興的鼓起了掌,這次香江中文大學來訪問的都是文學院的學生,《素葉文學》是由西西等幾個香江如今正火的作家、詩人聯合創辦的刊物,在大學生群體當中影響力很大。
《素葉文學》對《梵高之死》的推崇讓這些學生對於林朝陽和他的充滿了興趣,聽到燕大要回贈給他們林朝陽的,大家自然是高興的。
“要是能在香江出版就更好了!”學生中突然有人喊了一句。
老者玩笑道:“香江的出版社見錢眼開,只出能賺錢的文章。”
學生們頓時鬨笑起來。
玩笑了幾句,雙方的距離拉近,話題也變得深入,有學生向林朝陽發問:“林先生,內地文壇最近幾年流行所謂傷痕文學、反思文學,我聽說你也寫過這類作品,不知道你對這一類風格的作品是如何看的?”
“過去那段時間,我們走過一些彎路,也有很多人受了冤屈和苦楚,這是傷痕文學或者說反思文學出現的根本原因。
這幾年這類作品的風頭正勁,除了有一些作品本身的優秀之外,更重要的原因還是作品的內容和情緒與讀者產生了共鳴。
但情緒共鳴並不是可持續的,這代人能夠感同身受的東西,下一代人不一定會有感觸。
文學作品的流行規律跟所有藝術都一樣,大多數作品只能流傳一時,只有少部分能夠流傳下來的才能成為經典之作。”
“林先生,《梵高之死》這部我只是看過文章介紹,但我對這部很感興趣的一點是你身為一位中國作家為什麼會選擇寫一個外國畫家的故事呢?”
“寫這部的靈感是因為與朋友吃的一頓飯,當時我們聊到了年輕人對於前衛藝術的追求。
在我看來,當今中國有許多人對於所謂前衛藝術追求的重點並不在‘藝術’上,而在‘前衛’上,難免有譁眾取寵之嫌。
寫《梵高之死》,我塑造了兩個甘願為藝術獻身的人物,一個是歷史上存在的梵高,一個是虛構的亞倫,算是對現實的一種無奈回應吧。”
聽著林朝陽的回答,學生們對於《梵高之死》這部更感興趣了。
交流持續了近半個多小時,在最後舉行了捐贈儀式,學生們代表香江中文大學向燕大圖書館捐贈了2000冊圖書。
儀式結束後,有圖書館的同事捧著一摞摞的書走進會議室。
謝道源笑道:“我們的回禮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