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362章 見證中國文學發展的歷史進程

 中華民族是個多災多難的民族,我們的文化也是這樣。

 希望諸位能夠切實的認真研究我們的民族文化,創作出反映和代表我們民族文化的作品。”

 講到這裡,林朝陽言辭懇切的說出了自己最後的期望,他的發言也正式結束。

 “感謝大家的聆聽!”林朝陽起身致謝。

 在場數十位作家自發的鼓起了掌,掌聲熱烈,每一個人的眼神裡都充滿了一種熱切的光芒。

 跟上午略顯倉促的發言相比,晚上的這場發言,林朝陽可以說是淋漓盡致的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他的觀點可以大致這樣總結:

 中國的民族文化在近代以來受戰爭、革命、運動的多重影響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斷裂,導致了民族文化的衰落和民族自信的低落。

 當代文學界在表現我們的民族文化時處於不瞭解、不自信,而不斷的向外尋求,挪移其他文化的表現形式,是無根之木。

 中國當代文學應該尋找屬於我們自己的“根”,而這個“根”一定是紮在民族文化的土壤當中的。

 經過這樣一場發言,在場眾多作家理解了林朝陽的想法,更加認可他的觀點,在他發言結束後,立刻便有人出聲對他進行提問。

 “朝陽同志,你的發言一直在強調‘文學的根’、‘文化的根’。

 你有沒有考慮過,過度強調自身民族的東西,其實是一種閉關鎖國,讓我們失去了與世界上其他民族交流的機會?”

 這個問題略顯犀利,但林朝陽卻很淡定。

 “你這個問題問的很好。所謂閉關鎖國,實際上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我們的世界文化實際上也是封閉在地球這顆星球上的,中國文化是這個星球文化整體中的一部分。

 如果我們自身的文化不夠優秀、不去傳承,只一味的去等待被別人同化,我覺得這可能比閉關鎖國更加悲哀。

 相反,如果我們能夠繁榮我們的文化,在這個基礎上與世界進行平等的交流,這何嘗不是為這個世界的文化繁榮在做貢獻呢?”

 林朝陽的這個回答堪稱精彩,引來了眾人的掌聲。

 緊接著又有幾位作家向他提出了問題,林朝陽條理清晰的回答了大家的問題。

 幾個問題後,李拓提出了一個問題。

 “朝陽,結合你今天的這番發言我仔細想了想,你最新寫的那部《闖關東》莫非就是你這種理論下的產物?”

 李拓這人總是愛發散思維,他提到《闖關東》,林朝陽先是一愣。

 他今天這番發言一開始不過是被章光年臨時抓壯丁,信口整理的一些對於當前文學發展的感悟。

 他在寫小說的時候可沒現在這些想法,但仔細想想,《闖關東》當中確實有許許多多對於民族歷史和文化的刻畫,也算是契合他今天所講的這些話。

 因此,林朝陽輕輕的點了點頭,說道:“算是吧。”

 李拓聞言臉色興奮起來,“我給你這個理論起了個名字,就叫‘尋根文學’怎麼樣?”

 聽著李拓的話,林朝陽沒什麼反應,周圍的作家們反倒是激動了起來。

 改革開放以來,各種文學思潮不斷湧現,但絕大多數都是拾人牙慧,撿西方文學的二手概念來套用。

 李拓總結林朝陽的觀點,提出“尋根文學”這個說法,一下子讓大家聯想到了前幾年風靡一時的“傷痕文學”。

 儘管“傷痕文學”的風已經過去了,但它畢竟是曾經影響過這個國家和民族的一種重要文學思潮,在中國文學的歷史發展當中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眾人想到這裡,冥冥之中心中都有種預感。

 今天晚上,他們見證了中國文學發展的歷史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