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369章 流水讀書

 

得放手啊!”

 “要是短點就好了,這麼長一晚上肯定看不完。”

 ……

 眾人七嘴八舌的聊著,最後竟然抱怨起了林朝陽不該把手稿拿出來,現在攪得他們心裡七上八下,沒著沒落的。

 林朝陽抱屈道:“這還怪我了?又不是我要拿給你們看的。”

 他想了想,無奈的說道:“這樣吧,願意留下來看書的就留下來,管吃管住。這總行了吧?”

 “那怎麼好意思呢!”

 林朝陽的態度算是非常有誠意了,眾人也不好再無理取鬧。

 為了看小說在燕京多待幾天,想法很美好,但大多數人是沒這個時間和強烈的慾望的。

 最後說來說去,只有三位作家請假請的多,家裡又沒有俗事,決定留了下來。

 另有張潔、石鐵生兩位身在燕京的作家,隨時都可以來看書。

 一番商議後,見時間差不多了,大家也紛紛向林朝陽夫妻倆辭行。

 等大家都走了,林朝陽又給剩下的幾個人安排了房間。

 小六部口衚衕院子大到同時住五六十口人也不會顯得擁擠,多這麼幾個人自然不是什麼問題。

 這幾人在林朝陽家又待了三四天時間,總算是將《闖關東》全文看完,少不了一番驚歎讚美。

 然後便向林朝陽夫妻倆提出了告辭,等幾人走後,陶玉書準備去收拾收拾他們住的廂房,屋內一如入住前那麼整潔。

 林朝陽夫妻二人熱情招待大家,他們臨走前也把房間收拾的乾乾淨淨,陶玉書還在桌頭髮現了一疊糧票和人民幣。

 那幾人走的時候也沒提,想來應該是大家湊起來的,怕他們夫妻倆不收,所以乾脆放在了房間等他們發現。

 陶玉書將糧票和人民幣拿給林朝陽,“怎麼辦?”

 “人都走了能咋辦,留著唄。”

 三月份就這麼過去了,新的一個月開始,外界對於“尋根文學”的討論變得越發熱烈了。

 《文學的根》發表大半個月時間,影響力持續發酵,又有《中國文學的震撼發聲――記“涿縣宣言”的誕生》這樣具有強烈煽動性的文章推波助瀾,關注者越來越多。

 關注的基數越來越大,贊成者多了,反對者自然也多了,四月份開始各地的報紙、雜誌上已經開始出現了反對尋根文學的文章。

 除此之外,各地的官方喉舌也開始發聲,對於尋根文學的評價也是兩極分化,讚美、批判皆有。

 這種情況在八十年代再正常不過了,整個國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除了最高層的領導對於某些關鍵事務的一錘定音,沒人能做到對於新鮮事物趕盡殺絕。

 這不僅是膽量的問題,也是現實的制衡。

 在這樣的時代裡,就是會有各種各樣的聲音並存,它不見得是什麼好事,但要說壞,也談不上。

 李杭育回到家鄉後,將他所寫的那篇《理一理我們的根》投給了《滬上文學》並順利發表,引發了不小的反響。

 這篇文章是繼《文學的根》之後,尋根文學的又一有力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充實了尋根文學的豐富性,也給尋根文學如今的熱鬧局面添了一把火。

 尋根文學的風潮仍在不停的颳著,林朝陽這個首倡者經歷著讚美,也遭受著詆譭,暫時對於他本人沒什麼影響,生活一如既往的平靜。

 清明後的週日,他帶著妻兒去圓明園玩了一圈,然後去陶家吃晚飯。

 吃飯時,家裡人少不了要關心關心最近外界的那些聲音,林朝陽表現的十分泰然,沒有受到絲毫影響。

 陶玉成豔羨道:“你現在的影響力可太大了,隨便發了一篇文章,竟然能引起這麼大的討論聲。再發展發展,我看不比前年張華救老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