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519章 現金收購

 

明報集團從來不缺好買家,可要找一個讓金庸滿意的買家卻並不容易。

 

董橋對林朝陽透露風聲,完全是出自金庸的授意,否則借他個膽子他也不敢把這種事告訴林朝陽。

 

「你想讓他們夫妻倆當新老闆?」金庸語氣輕快的問。

 

董橋坦誠道:「林太的為人和手腕在商界有口皆碑,不是報業出身這算個缺憾,不過我看這一年多,玉郎機構那幾份刊物倒是經營的不錯。」

 

金庸沒有說話,手指在椅子扶手上輕輕摩,面露思索。

 

片刻後,他緩緩開口,「那就先吃頓飯,反正還有一個多月時間。」

 

下個月是5月,月份並無特別,但《明報》創刊於1969年5月,到下月恰好是《明報》創立30週年。

 

每年的創刊日,金庸都會舉辦一場茶話會,在今年的茶話會上,他將會對外宣佈退休的消息。

 

董橋沒再說什麼,退出了辦公室。

 

夜晚的深水灣,遠處隱約有海浪聲傳來,偌大的別墅區燈光稀少,除了道路上的路燈,最閃耀的便是那些豪宅的燈火通明。

 

75號別墅上個月剛換了主人,今天晚上突然亮起了燈,人影憧憧,看起來是在搬家。

 

「真不再收拾收拾了?」林朝陽問陶玉書。

 

「不收拾了。本來就挺好的,這麼大的房子隨便動一動就是幾十上百萬,沒必要。”

 

陶玉書向來心性質樸,不喜華服,深水灣75號的裝修保持的很好,只是風格有點舊,但並不影響居住,在她看來這樣的氣質反而讓人更舒服。

 

這些天來,別墅經過了簡單的修整已經具備了入住條件,今天是傢俱家電進家門的日子。

 

幹活有工人,林朝陽夫妻倆不需要操心,便站在陽臺上聊天。

 

陶玉書問:「你覺得我們有希望拿下明報集團?」

 

剛才一見面,林朝陽便對她說了金庸要退休的消息,陶玉書同樣很心動,但她卻對掌握明報集團沒什麼信心。

 

這幾年一直有企業對明報集團感興趣,各個來頭都不小,不管是以林氏的名義還是以玉郎機構的名義,她都不認為會在收購中佔據優勢。

 

「金庸現在年事已高,參與報社管理已經力不從心,這是他要退休的根本原因。

 

明報集團是他一輩子的心血,他要為明報集團找個好主人。

 

錢和勢並不一定是第一位的,能為明報集團帶來新的發展更重要。

 

以前對明報集團有過想法的那些買家看起來都很有來頭,但它們有個很致命的問題。

 

它們都是大公司、大新聞集團,收購明報集團對他們來說只是業務擴張的需要,明報集團到他們的手裡並不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甚至可能不會受到重視。

 

我相信金庸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之前才沒有同意。」

 

聽著林朝陽的分析,陶玉書心中也覺得有幾分道理,她又說道:「真要是想收購明報集團,對我們來說還是太吃力了,只能質押股權。”

 

前年年末為了收購玉郎機構,林氏影業舉債2億多港元,貸款為期3年,現在只是還完了第一期。

 

以林氏影業的實力,要一下子還上這些貸款也不是問題,但陶玉書肯定不會這麼做。

 

考慮到公司資金的流動性,如果要收購明報集團,林氏影業賬上最多能動用1億現金。

 

玉郎機構去年沒分紅,賬上能動的資金至多不超過1.6億,加在一起才2.6億港元。

 

距離收購明報集團這樣的龐然大物來說,還有很大的差額,要想將這個想法落地只能融資,質押股權貸款是最簡便的方法。

 

「早知道不買這套房子了!」

 

算了一下賬,陶玉書有些懊悔的說道。

 

林朝陽笑著說道:「十億八億的生意,還差這幾千萬?」

 

他從容說道:「以咱們的實力,要拿下明報集團是有些吃力,但問題不大。不管是林氏還是玉郎機構,都在我們的牢牢掌控之中,質押一部分股權也沒關係。」

 

「借了錢總要還。」陶玉書說。

 

「真要是把明報集團的控制權拿到手,還怕還不上錢嗎?」

 

陶玉書和林朝陽對視了一眼,對於已經熟悉了資本市場操作的她來說,林朝陽的潛臺詞並不難理解。

 

「那就等見面聊吧。」

 

數日後,灣仔。

 

灣仔道上車水馬龍,建築鱗次櫛比,街道兩側大樓上霓虹閃爍,很符合好萊塢電影中對亞洲城市的刻板印象。

 

那一塊塊看似不起眼的店鋪招牌,卻藏了不少寶藏,杭州酒家便是其一。

 

這家開業時間不長的餐廳經營的是香江為數不多的杭幫菜,雖然門牌看起來不大,但味道卻十分正宗。

 

陶玉書把請客地點放在這裡,是花了心思的,因為金庸就是浙江人。

 

「查先生!」

 

「林生、林太,好長時間未見了!」

 

一見面,雙方熱絡了打了個招呼。

 

落座後,點了東坡肉、酒釀丸子、西湖醋魚等幾道杭幫菜的經典菜系,陶玉書笑著說:「這家老闆可是地道的杭州人,手藝傳家,查先生可以品鑑品鑑。」

 

「聽林太這麼說,我的胃口倒是被吊高了。」金庸笑呵呵的說了一句。

 

等菜的功夫,三人聊了些家常。

 

金庸提到了《入驗師》,「林生新書的稿子我看過了,角度非常清奇啊,文字細膩動人,文中對於生與死的哲學思考令人印象深刻。「

 

林朝陽客套了兩句,順著這話聊了幾句小說出版事宜。

 

上菜後,三人邊吃邊聊,氣氛輕鬆而愉快「這家杭幫菜的味道確實很地道,難得在香江能吃到這麼正宗的杭幫菜。可惜現在年紀大了,

 

胃口大不如前。」金庸擦著嘴說道。

 

今天這頓飯,請客吃飯不是重點。

 

陶玉書笑著說道:「胃口差點沒關係,飯店就在這,查先生想吃了隨時都可以來。」

 

她的話裡似乎藏著幾分深意。

 

「多謝,林太有心了。」金庸依舊笑的慈眉善目。

 

打了一句機鋒,陶玉書才問道:「聽說查先生最近打算退休?」

 

「是有這個打算。年紀大了,腦子不靈活了,再佔著位子容易連累公司。

 

家裡子女沒有一個想接班,公司內部也沒有太合適的人選。」金庸坦率的說道。

 

陶玉書見狀也直截了當的問:「如果由玉郎機構來收購明報集團,查先生覺得怎麼樣?」

 

金庸面露沉吟,陶玉書不疾不徐的說:「我們打算以明報集團現有淨利潤10倍的價格現金收購查先生手中的股權。”

 

1988年,明報集團年盈利達到了6500萬港元,10倍價格便是6.5億港元。

 

明報集團股東有兩人,多年以來從未變過,一個人是金庸的老同學、老搭檔沈寶新,握有20%

 

的股權。

 

金庸本人則握有明報集團80%的股權,按照陶玉書的報價,這筆交易的規模將達到驚人的5.2億港元。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