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於國有利,於民有益
如此一來,評獎工作自然要推後了,88年12月才開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籌備。
程序一如以往。
截止至次年3月,全國各地向評獎辦公室共推薦長篇作品104部。
4月,評獎委員會名單確定,讀書班成員確定,預定在6月在山東煙臺舉辦讀書班篩選作品。
到89年年末,文協方面作出決定,將本屆茅盾文學獎評年由87年延長至88
年,之後各地又再次向評獎辦公室補報推薦了作品。
這個時候馬烽才走馬上任,好不容易順了茅盾文學獎的評獎工作,馬上又要舉辦莊重文文學獎的評獎。
「唉!這事啊,全趕到一塊了!」馬烽說著嘆了口氣。
他這樣的態度自然是不想讓林朝陽對文協插手莊重文文學獎不滿。
林朝陽態度自然輕鬆,對此也沒說什麼,他也不是什麼都不懂的愣頭青,偏偏要在這個時候跟文協找不痛快。
「那個,朝陽啊,其實我還有件事———”
馬烽神色有些不好意思。
林朝陽輕笑著問:「你們不會是想跟我化緣吧?
「要化緣也應該找你們家那口子。」馬烽哈哈笑著說。
他對林朝陽家的情況有所瞭解,知道林朝陽寫作賺的雖多,可陶玉書在香江的事業做的更大。
開過玩笑,馬烽正色說道:「茅盾文學獎現在評了兩屆,第一屆《棋聖》得了獎,第二屆《闖關東》得了獎。
現在已經是第三屆了,去年年末花城出版社把你那部《寄生蟲》報送到評獎辦公室了—」
馬烽的語氣猶猶豫豫,憋了一會兒才說:
「朝陽啊,你看,兩屆總共也就11部作品獲獎,你一個人就佔了兩個名額·—.
話說到這裡,林朝陽哪裡還能不明白馬烽的意思。
這是嫌他拿獎拿的太多了!
不過林朝陽倒是並不介意,畢竟是已經拿過兩屆的獎項了,這就好比去了幾年的足療店,硬件條件再好也審美疲勞了。
「那我讓花城出版社那邊申請一下,《寄生蟲》就不參評了。」
林朝陽的態度十分痛快,反倒讓馬烽有些不好意思了。
「那不至於,不至於。你看這一屆評完,你就當個評委吧,怎麼樣?」
馬烽說完這話,特意說明,「以你的實力,拿獎是大概率的事,臨時退出也不合適。」
林朝陽覺得馬烽考慮的也算周到,欣然同意了這個要求,但還是說道:
「以後作品不參評就是了,評委我就不當了,沒時間。」
馬烽卻急道:「你得來啊,哪怕掛個名也行。”
評委作品不得參評,這是文協給林朝陽作品不參評找的由頭,他要是不當評委,那這個由頭也不成立了。
心知馬烽急切的原因,林朝陽說道:「沒事。這事誰也別提就行了,要是有人非得拿出來說,我就站出來解釋一下。
這一屆要是真拿了獎,那就是連拿三屆了,放哪個獎項也說不過去。咱也得給新人機會不是?」
林朝陽坦坦蕩蕩的態度讓馬烽滿心感謝,「哎呀!朝陽,你看這-—----我真不知道該怎麼感謝你————·高風亮節啊!”
「瞎,有啥高風亮節的!」
「怎麼不算高風亮節?《寄生蟲》我可看了,拿獎沒有任何困難。還有《入師》,可惜了,這麼好的作品,真應該拿個獎,你還不參加莊重文。」
《入師》是89年出版的,按照茅盾文學獎的評獎規則要算到第四屆去,到時候林朝陽的作品都不參評了,自然沒機會拿獎了。
莊重文文學獎也有長篇小說獎,可林朝陽從一開始就說了他不參評這個獎項。
馬烽的語氣中滿是遺憾,不似作假,
《入師》去年5月末先在《收穫》發表,發表之初小說反響並不算大。
直到兩個多月之後,口碑逐漸發酵,才得到文學界的關注。
《入師》的主題涉及了對生死的深度探尋、對社會職業的多元審視和對親情的真切感受,天然具有強大的藝術性和文學性根基,在文學界收穫了極高的評價。
從事文學創作、文學評論創作的人群對於這一類作品根本無力抵抗。
評論家在雷達去年9月的《文藝報》上撰寫《於日常中窺生死》一文,罕見的在文章中以極為抒情的筆觸寫道:
「”.——-在這個生命最後的儀式裡,入師予屍體以生機,將其最美的一面留在世間,將生離死別的劇痛和悲愴變得舒緩,
不禁令人想到泰戈爾的那句‘死如秋葉之靜美’,入驗師是這‘美’的締造者,也是送行者。」
這篇文章在發表之後引發了不少讀者的共鳴。
《入驗師》這部小說除了在主題上有天然就能引人共情的能力,文字的優美也是一大優點,小說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韻味,讓人在看過小說之後久久難以忘懷。
美學學者李澤厚在八十年代紅透了半邊天,論及影響力較之已經去世的美學泰斗朱光遣也不遜色。
他在去年10月的《燕京文學》上寫了一篇文章,標題是《論
的內在美學價值》。
文章中的觀點認為:
林朝陽在《入師》中進行了一次大膽的嘗試,在文字雕琢上細膩優雅,塑造出了絕美的意境,很有川端康成在代表作《雪國》和《千鶴》的風采。
但同時,小說卻非川端康成那樣一味的悲觀和虛無。
在《入師》所塑造的物哀之美和幽玄之美中,有一股暗藏的旺盛生命力,
憂傷、質樸、安靜、孤獨,使作品具有了耐人尋味的藝術魅力,回味悠長。
將《入師》與《雪國》相提,將林朝陽與川端康成並論,這對林朝陽來說無疑是高度讚揚。
但李澤厚的文章相對還是含蓄的,有些林朝陽在文壇的重視擁是吹捧起來就比較赤裸了。
就比如參加過遂縣會議、尋根文學一派的中堅力量之一的浙江作家李杭育,
他在《滬上文學》上發文認為:
林朝陽在《入驗師》中展現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敘事節奏,相比於《闖關東》那種波瀾壯闊、跌巖起伏的風格,《入師》的敘事節奏舒緩、平穩,脫離了對矛盾衝突的刻意鋪排。
但這絲毫不妨礙小說本身的精彩,在一種平和的、寧靜的、哀傷的氛圍中展開故事,讓讀者深度沉浸在故事中。
細細品味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同樣也是巨大的成功,並且這樣的感受更令人難忘和持久。
在文章中,李杭育將《入師》和《闖關東》進行了深入對比,最後得出一個結論:
《入師》是林朝陽繼《闖關東》後創作生涯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