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逸 作品

第358章 編戶齊民

 學習能力強的,隨便學會點什麼技術,轉眼就能從底層僱工晉升為初級工匠。 

 剩下的五千人,就沒有這種幸運,他們是新收編的自然村人口,只能靠著採集和種植勉強果腹。 

 這些領民逃難過來,剛剛落腳,生產力極其低下。 

 別說收稅,稍微徵幾個兵,剩下的人就要活不下去的樣子。 

 他們雖然不用再擔心周邊異族的侵擾,領主的壓迫,但孱弱的武力和可憐的籬笆,連棕熊猛虎都防禦不了,更別說成群結隊的流民。 

 這顯然不符合河灣的需求,於是大量的河灣工程隊和巡邏騎兵散佈到荒野各處,給這些小自然村“施肥”和“除草”。 

 大部分的自然村落,都很感激河灣巡邏騎兵和工程隊的到來,同時也為成為正式領民而感到興奮。 

 在封建時代,依附強權並不是可恥的,相反過於追求自由的野民,反而無法發展壯大。 

 河灣的三十五個小自然村中,只有三個正統的野民村莊,除了人口最多的大瀑布部落,就是碎石丘陵裡的兩個新加入的野民小部落。 

 相反最先歸附的狼牙部落,通過不停的吸納野民,人口已經達到了一千之數,在河灣鎮佔據了三分之一的人口,他們的巴薩卡弓手,一直是河灣領主軍裡的主要投射部隊。 

 成為城鎮人口的野民,不再以狩獵為生,而是開始向職業士兵轉行,沒有被領主軍吸收的巴薩卡長弓手,甚至開始組建僱傭兵團,在伊森波爾註冊掛牌。 

 但也有一些小自然村的村民,覺得可以守護一下自己的家園,免遭領主的壓迫,所以選擇適當反抗。 

 他們會想方設法干擾工程隊的工程進度,破壞工程隊修建的磨坊和水渠,防止自己好不容易開拓出來的土地,淪為本地領主的產業。 

 對此,河灣的領主一點都不慣著,該遷走的遷走,該勞役的勞役,先給幾棒子,再來給甜棗。 

 在大勢之下,少部分人的反抗,如同大河之浪花,轉瞬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