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名山蟲子 作品

第241章 陛下,臣沒有妹啊...

 那再說說咱大明特色是啥?一窮,二貪,三天災,四帶薪上崗。本來,大明對於糧倉這一塊的管理制度那是相當嚴格的,在糧倉的管理上面,明朝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多頭管理,相互制衡。“京倉以戶部官、御史等巡察,外倉則按都司關防之。”也就是說,不止一個機構來對糧倉進行管理。

 在宣德四年和六年, 明朝政府分別設置了“經歷”和“總督倉場”這兩個職務對糧倉的管理和記錄, 到了正統三年,又規定各個地區的侍郎來兼任對於糧倉的管理。不過王朝進入末世,那些嚴格的制度也隨之名存實亡了。

 眼看著同僚們都靠著貪腐走上了奔小康的星光大道,那些個“倉管”,“經歷”和“總督”們,整日守著成山的糧食,自然也動起了小心思,各種手段給他們玩出了花來。

 一曰賑災,如今大明的天災就像日本的地震,那是家常便飯。十成的賑災糧出庫少三成那算你活動的勤快了。扣下來便轉手倒賣...

 二曰火耗,糧食儲存與管理那是存在日常損耗的。到了上報的時候那花樣就多了,比如說黴變啊,老鼠偷吃啊,走水啊,操作失誤啊,熱脹冷縮啊等等,之後再將這些瞞報的糧食轉手倒賣...

 三曰借貸,明朝在發放糧食賑災時,其使用方式則主要分為無償救濟和有償借貸兩種 ,大明官倉的有償借貸實際上就是無償借貸,出臺這項政策的初衷是為了給予民眾一定的優惠。但在實際的執行過程當中,無償借貸被省略了,有償這時候也早變成了高利貸。而且,這糧是從官倉放出去的,收的時候卻是落進了官員的口袋...

 四曰薪俸,糧倉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發放官員的俸祿和提供軍餉。這東西便是看人下菜了,懂的都懂...

 五曰天災,眾所周知,天災導致糧食減產那很正常,那官倉存糧不足是不是也很“正常”了?

 六曰瞞天過海。貪的太多,糧倉空了怎麼辦?兩個辦法,一是用今年的新糧抵去年的窟窿,二是與糧商借糧充實倉庫。反正負責檢查的人也就是來走個過場,不會待很長時間,待到檢查結束,再還回去就是了。期間稍微打點一下,督察組說不定還會給你打個五星好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