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覆水難收。
“鮑照曾以‘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表達心中憤懣。李白在《行路難》中曾以‘_______,_______’,描寫相近動作,抒寫近似心情。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其實沒想到會考《行路難》,還以為會是《蜀道難》。
“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兩句都使用了疊字,從視覺、聽覺上突出了對景傷懷的感受。”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這首可是千古七律第一。
順利寫完最不穩定的一部分之後,蘇成意開始從頭做。
“下列對聯中,適合懸掛在杜甫草堂的一組是”
這種題目少說也練過千百次了。
“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詩補蜀風。”
“根據中間兩聯,概括作者愁悶不堪的原因。”
“第一、詩人醉後獨倚高閣,感嘆天地之狹小,國土之殘破。
第二、報國無門,無人賞識,而時光飛逝,空餘年邁多病之身。
第三”
這種題目主打一個把能想到的點都寫上去,避免漏掉得分點。
“請探究結尾的表達效果。”
“結構上首尾呼應;手法上前後對比;主題與情感上深化了主旨。”
一路過關斬將,終於到了作文的部分。
蘇成意一邊翻試卷,一邊抬起眼睛看了一眼時間,還有一個小時十五分鐘。
想到楚傾眠的預測,他心裡不禁也有些好奇。
不會真給她夢到了吧?
看到題目的一瞬間,蘇成意瞳孔一滯。
——完全沒有任何關係的題目。
甚至還是道漫畫題,很少見的。
果然玄學不可取啊,他莫名想笑,轉了一圈筆,準備勾畫出圖中的關鍵信息。
一個小孩正坐在爐子旁邊燒水,水有一大鍋,柴火卻只剩寥寥無幾。
他問道:“柴火不夠怎麼辦?”
旁邊的老人看了一眼,雲淡風輕地回答道:
“把水減少一半就好了。”
看來作文的主題是“取捨之道”,蘇成意寫下這四個字之後,劃了個圈。
“以上的漫畫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八百字的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蘇成意寫議論文之前,習慣性先擬一份大綱。
但這篇題目,出題人顯然不是想看到一篇邏輯縝密規規矩矩的議論文。
而是想看到一些感性而真實的心理感受。
蘇成意輕輕嘆了口氣。
為什麼每次考試都要讓他寫這種最不擅長的題目?
這時候列大綱沒有意義,蘇成意沒多糾結,最後看了一遍材料,就抬手寫下了標題。
“於取捨之間悟人生”
理清了自己的論點之後,蘇成意不緊不慢地慢慢寫道:
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
對於浩瀚的宇宙來說,每個人的生命都如同渺小的蜉蝣。如何從容立於天地,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價值,值得每一位新時代青年思考。
竊以為,唯有學會取捨,才能於短暫如白駒過隙的時光之中,窺得雲開見月明。
“柴火不夠怎麼辦?”
“把水減少一半就好了。”
漫畫中所提出的問題,其實在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中都有所體現。
柴火是我們的時間、精力,能為之付出的最大限度的努力。水則是我們所追求的事物,譬如金錢、權力,功名利祿,當然也可以是理想,或者愛情。
一生之中,有多少人在為了那難以割捨的半鍋水而奔波勞碌?又有多少人擁有捨棄的勇氣?
世間安得雙全法?唯有學會捨棄,勇於捨棄。
聲色犬馬,喧囂浮華,懂得取捨之道的人選擇從中抽身而出,終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遠境界。
人生的無限可能,只在於取捨的一念之間。
圍棋之道亦復如是。捨棄被圍困的棋子,方可破局重生。
萬事萬物皆有得失,立足於新時代,吾輩青年理應踏出捨棄的步伐,舍常規得突破,舍浮華求本真,舍小我成大我。
挫銳解紛,和光同塵。於寰宇大潮中揚帆起航,讓青年之光照徹大千微塵。
第一堂語文考試結束。
走出考場的時候,蘇成意心裡沒什麼波瀾。
怎麼說呢,中規中矩。
但要比較下來,語文算是他最不穩定的一項了。
所以中規中矩,沒有出大錯就算是好事。
同學們早已約定過不對答案,避免影響接下來考試的心情,所以都很默契地閉口不提。
午休之後,又到了數學考試的時間。
高考的數學試題是有硬性要求的,困難的題目只能佔10%,基礎題佔70%,剩下中等的20%。
再說了,就算是困難的題目,也難不過李璐一天到晚不知道從哪裡蒐集來為難火箭班學生的競賽題。
因此,懷著輕視的心情,蘇成意拿到卷子之後,前前後後掃了一眼。
——還真是值得輕視。
他一路做下來,連個磕巴的難點都沒遇到。
但總歸還是高考。
蘇成意很給面子,每道大題都認真寫了詳細且規整的步驟。
出考場的時候,居然有些人在哀嚎抱怨題目難。
蘇成意有些疑惑,但面上不顯,只是試探性問了一下徐洋的情況。
見他有些發愁的樣子,蘇成意居然鬆了口氣。
太好了。
之前每次信心滿滿都翻了大車。
物極必反,也該他表現良好一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