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4、豪橫
程程坐的筆直,沒有動,讓榴榴就這麼靠著,然後伸出小手,摟住榴榴的肩膀,防止她掉下去。
“程程,我來抱榴榴吧。”朱小靜說。
程程噓了一聲,壓低聲音說:“榴榴會醒來的。”
從白家村到縣城,路程是一個半小時,這是修了出村的水泥路後,不然要兩個多小時。
張嘆出資修建的水泥路一路從白家村延伸出去,直到連接上了鄉鎮的公路才為止。
現在出村方便多了,不像以前,土路,坑坑窪窪多,路窄,要是遇到下雨天,春天的梅雨季節,那真是一腳一個泥坑,出個村子要個把小時。
所以張嘆修路,大家十分感激,給他立了個碑。
上午九點半,兩輛車一行人終於抵達了縣城,在莫娣化展館前停下。
捐贈儀式的時間是上午十點過八分,良辰吉時。
王皓和吳越、趙馨等人已經先一步到了,張嘆的車一到,他們就發現了,在門口迎接,站一起的還有莫娣化展館的館長。
張嘆和化展館的一行人見過,不算陌生。
小朋友們被家長們帶走了,不打擾張嘆的正事。
“張老師,今天很帥啊。”
說話的是川蜀電視臺的那位女編導劉燕,她也在。
昨天採訪了張嘆後,她便回到了縣城,沒有走,留了下來。
“張導,講兩句吧。”
有人端著攝像機靠前,要採訪張嘆。
這人明顯不是川蜀電視臺的記者,看話筒上的ogo,是新聞網站的記者,也就是俗稱的娛記。
來的還不止一家,有好幾家,見有同行搶先一步要採訪張嘆,這些人都往前擠。
他們不是劇組和莫娣化展館邀請的,而是自己來的,因為電影莫娣的熱映,類似的新聞很有吸引力,能夠帶來關注和流量。
他們是跟隨流量而走的。
張嘆沒想到剛來就要採訪,但是大家大老遠的趕來這個小縣城,都不容易,於是便講兩句。
“電影莫娣是根據莫娣老師的真實故事改編的”張嘆講道。
劉燕和她帶來的記者站在一旁,記者看著她為難地說:“姐,這?”
劉燕:“這什麼啊,擠過去啊,新聞都是要搶的,難不成等著張老師單獨給你講?”
記者一聽,和攝像也往前擠。
劉燕見狀,微微搖頭,說心裡話,論職業性,現在的新聞記者甚至不如這些娛記了。
雖然新聞記者看不起娛記,但是不可否認,人家娛記遇到新聞,是真幹啊,撲得下身子,幹得了髒活累活粗活,反而是應該撲下身子到基層調研的新聞記者們,基本都是等著新聞上門,接了通知才動身前往,到了現場也不是爭著搶著挖掘新聞,而是要一份新聞通稿,拍一拍現場,有條件的就請當事人過來接受一下采訪,上個鏡,然後喜滋滋地領一份車馬費,吃頓招待的飯菜,優哉遊哉地回去寫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