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兒 作品

783.秦時風韻(110)二更





但君王后死後,君王后的族弟後勝為相國,執政齊國。




後勝貪財,這些年不知道吞進去秦國多少賄賂。




此次,趙國成倍賄賂於後勝,後勝這才答應出兵。




桐桐本以為齊國從眾,不曾想到,是齊國丞相收趙國大筆財貨。




於是,齊國出兵十萬,後勝親自領兵前來會盟。




如此一算,五國聯縱盟軍,已然六十萬之眾!




桐桐倒吸一口涼氣,秦軍也只有七十萬。呂不韋、李斯篤定的是五國聯盟必各有思量,不能齊心協力。




可項燕與魏無忌,有殊死一戰之心。




姬丹深知,此乃燕國唯一可救之契機,因而,必浴血而戰。




更遑論趙國,生死在一線,焉能不盡全力。




只餘齊國,若是安排得當,它不進也由不得它。




所以說,戰局乃瞬時萬變之局,誰亦無完全勝算之把握。




而今這六十萬挺進,會如何?




若是隻衝函谷關而來,六十萬對四十二萬,若是再加上函谷關守關兵將十萬,此才五十二萬。




五十二萬對六十萬,勝算在哪?




秦國為伏兵,熟悉地形,有關隘可防守,再加上以逸待勞,最不濟可退之關內,不至於輸了。




但這亦是一場極其艱鉅的硬仗。




若是對方分兵,這六十萬又該怎麼分呢?




現在秦國不能有任何多餘的動作,只能伺機而更變,若分兵數目與戰力與自家預料相差甚大,那函谷關與陰晉之間必須相互增援。




此,必然增大秦軍傷亡。




桐桐深吸一口氣,聽不見秦軍戰鼓之聲,伏擊需得蟄伏,靜悄悄以待敵軍。




反之,五國會盟之地,五國大纛五種顏色,迎風而展,上書列國國名:趙、魏、燕、楚、齊!




對應的大纛之下乃五國之鼎,鼎前案几上乃犧牲若干。




點兵臺上,戰鼓雷動。




曠野之上,六十萬人馬浩浩湯湯,看不到盡頭。




此時,點兵臺下,五人並列。




趙國龐煖,魏國魏無忌,燕國太子姬丹,楚國國柱項燕,齊國丞相後勝。五人著各國鎧甲,挎劍而上,一步一步登上了點兵臺。




龐煖建議:“信陵君之能,列國皆知!信陵君伐秦之決心,眾人皆可見證。因而,老夫舉薦信陵君為五國聯縱軍縱長。”




魏無忌連連擺手,預要謙虛推辭。




項燕卻道:“項某以為甚妥!”說完,就看向燕太子姬丹:“殿下以為呢?”




姬丹忙道:“丹年輕,多賴諸君。聽吩咐便是!”




後勝不曾打過仗,齊國幾十年未有大征戰,他連連擺手:“同!同!”




項燕又道:“趙國為首,當推龐老將軍為統帥,諸位以為呢?”




“妥!”




“妥!”




魏無忌與龐煖相互對視一眼,而後朝項燕一禮:“項國柱大義!”




不爭權,一心促成合力以伐秦,胸有大義,此便為項燕。




五人調換位置,以魏無忌為尊,其次龐煖。




而後,魏無忌站於高處,重敲戰鼓,滿場皆靜!




“自周氏衰落,列國興起,便戰事紛爭不斷。秦國據守崤函之險,稱霸天下。狼子野心,欲滅諸國,代周而立!是故,當應天時,順人心,共伐之——”




“共伐之——”




“共伐之——”




“共伐之——”




魏無忌看向諸國統領:“應天時,順人心,五國聯縱,歃血為盟,伐秦除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