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公子在年 作品

132【聯播兩分半:我國青年導演…】

 相當於全國老百姓,人均觀影10次。

 這對於未來二十年後的人來說,數據有點太誇張了,但這是事實,一方面是現在很多地區下鄉放電影都是免費放映的。

 其次的話,當下電視機還遠遠沒有普及,娛樂方式除了讀書就是看雜誌,或者是出門玩,學生和年輕人都樂意拿上幾塊錢,跟朋友一塊去電影院看電影,然後光聊電影的內容,就能侃大山半個月。

 一個月看幾次電影,一年看十幾二十次,這是很正常的。

 給你一個只能去電影院看電影跟看書的選擇,肯定絕大多數人都會在手頭上有錢的情況下去看電影。

 但是李藝書知道,這樣的好市場,到了明年之後就沒有了。

 1992年之後是國內電影市場的一個巨大分水嶺,連續幾年電影總票房下跌,觀影人次跌到慘不忍睹,1999年,年度總票房只有區區的8.1億總票房,觀影人次不足3億,而且當時票價還大幅度上漲了。

 到了2003年,就更可憐了,電影觀眾人數僅有7230萬,基本上相當於1992年平均一天的水平。

 造成這樣原因的,無外乎就是電影票上漲,物價上漲,人民的工資水平跟不上現在的消費,大家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十年時間,物價飛速上漲,有些地方工資連翻倍都沒有做到,電影票又需要好幾十,那麼貴自然是沒人去看了。

 .............

 這天上午,送父母還有琴琴去機場後,李藝書也是開車前往了藝術電影公司,燕京辦事處。

 沒錯,李藝書以辦事處的名義,買了兩進口車。

 兩臺桑塔納。

 這兩臺車都掛在了公司辦事處的名下。

 一臺公司公用,一臺是他自己開。

 不是買不起更好的車,而是這年頭國內治安還不是很好,儘管開一臺車本身就很張揚了,但李藝書受夠了坐公車跟麵包出租車。

 公車人多擁擠,出租車不是什麼時候都能攔到的,大部分都是在外賓經常去的地區才有,比如涉外賓館跟機場。

 “李導,恭喜了!”

 李藝書到了公司,徐碸已經在這等候多時了,她滿面春風道:“現在全球票房已經突破1.3億,接下來還是有望能突破1.5億美元的全球票房。”

 “徐姐,這可不是我一個人喜,而是大家同喜!”

 李藝書喜笑顏開:“電影票房高,我們還有北影廠,都應該值得高興才是。”

 “誰說不是呢,北影廠的張副廠長嘴巴都要笑歪了,他早上還打電話問我,有沒有跟李導你繼續合作的可能。”

 徐碸試探性的問道,因為這也算是替她自己問。

 現在誰不知道李藝書的電影,文藝片能拿獎,商業片能拿票房,堪稱全能型的人才!

 誰不樂意合作?!

 “可能短時間沒機會了。”

 李藝書想了想,也是搖了搖頭:“現在手頭上還有四部電影,明年希望不大。”

 跟邱福生合作的《中央車站》馬上開拍,還有跟青霞、賴生川的《朗讀者》,張漫玉合作的《無名之輩》,包括索尼哥倫比亞那邊,前倆天託人傳來的消息,希望明年就能啟動雙方首次合作的英語片電影項目。

 四部電影,幾乎佔據了李藝書明年乃至更多一點的時間。

 1993年,他會很忙的,不僅要拍電影還要參加電影節,真沒有時間再去考慮新電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