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公子在年 作品

212【十年申奧之旅,大片本質就是爽】

 聞言,張局長側目望向了李藝書。

 “張局,首先我要申明一點,國產大片的基礎是我之前在座談會上提到的電影工業化,沒有電影工業化的話,那國內現在的環境就根本不足以支撐起大片的拍攝。”

 李藝書頓了頓,繼續道:“當然了,電影工業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本人也沒有太多的經驗,所以《三國》大片,前期準備工作最少得2年以上。”

 “2年?”張局長詫異道:“需要這麼久?”

 “是,這還只是前期籌備工作,諸如服裝、道具、電影特效……都是需要提前準備好的。其次的話,我們要拍的是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那麼水戰肯定是必不可少,還要請人去製作符合古代條件的巨大的木船……”

 李藝書的確是沒有拍大片的經驗,但好歹是經歷過後世大片時代的人,而且也參與過一些大製作,自然清楚像這種非特效大片的歷史向的戰爭片,最要緊的就是劇本跟服化道了。

 《三國演義》的原著小說就擺在這,赤壁之戰的劇情都有,只要老老實實的按照流程去拍,再添加一些細枝末節,不要學吳語森讓孫尚香當細作、安排諸葛亮給馬接生、還讓小喬隻身跑去曹營夜回曹操……等等、奇葩的騷操作,那電影劇情基本就不會有人去挑刺。

 劇情搞定,那接下來就是服化道了,94版《三國演義》的服化道整體還行,去掉沒辦法借用倭寇盔甲這件事,感官上還是很不錯的,符合東漢末年的生活條件。

 但電影肯定不能如此草率,這點可以參考後來的《英雄》,那十萬秦軍的方陣,何其威武壯哉?只可惜老謀子拍的是一部武俠片。

 “這倒也是,看來大製作影片,也不是那麼好拍的啊。”

 張局長點了點頭。

 如果是這些算上的話,那花費兩年時間,倒也很正常,畢竟光打造千艘戰船估計就得要一年半載的時間。

 “行,那就放心大膽的去幹!”

 張局長看向李藝書笑道:“既然要拍國產大片,那就一定要拍出我們的氣勢,有什麼需要的地方,儘快來找我,或者你跟韓廠長說一聲,只要跟電影拍攝有關,能滿足的我都滿足。”

 “多謝張局。”

 李藝書臉色一喜,像這種大製作影片,想要在這年代拍好,就必須得藉助官方的力量才行。

 忽然他想起一件事,遲疑道:“張局,我這電影可能要動用的人數有點多。”

 “我知道,韓廠長跟我說了,一萬人不多,到時候等開拍了,我來安排。”

 國內現在缺乏技術,很多大場面電影,都是動用的人力,就好比前幾年《大決戰系列》,就出動了十幾萬部隊來拍攝。

 李藝書尷尬道:“…不是一萬人,我回去後想了想,覺得最少要4-5萬人此行。”

 “4-5萬人!!”

 張局長立馬驚呼一聲!

 邊上的韓三坪也是面露詫愕,這事李藝書之前沒跟他說過啊。

 “是的,我準備分成上下集來拍攝,其中還牽扯到了曹操征伐烏桓的劇情,可能還要動用大量的馬匹……保守估計,電影拍完,最少要動用百萬人次。”(所有畫面人物出場疊加次數)

 李藝書這段時間,在剪輯《中央車站》的時候,也是在思考《三國赤壁》的劇情。要想回本乃至賺錢,那必須得參考吳語森分成上下兩部了。

 這樣才能更好的收割日本的票房,劇情方面他也有了構思,大體上跟吳語森《赤壁》差不多,不過增加了一部分新的劇情。

 開頭便是官渡之戰後,曹操為了杜絕袁氏復起的後患,從而征伐烏桓的戰爭劇情,這方面篇幅不多,主要是突顯曹軍的強大,同時也是提高感官刺激。

 大片就要有大片的樣子,“幾十萬”大軍相互征伐,萬馬奔騰的畫面,電影開頭就能直接吸引人眼球。

 花個十幾分鍾拍完後,就是直接跳轉到曹軍起八十萬大軍下荊州討伐劉備、孫權。

 後續的高潮劇情,就是趙子龍七進七出,關羽張飛等人的勇猛,結尾定格在劉備跟孫權聯手抗曹。

 上部結束。

 下部就是正常的草船借箭、黃蓋假投降,諸葛亮借東風、火燒赤壁、華容道,孫劉聯軍獲勝等等。

 而且李藝書也是想要嘗試將這部電影推向歐美國家,到時候剪掉一些文戲的劇情,兩部合成一部,減少計謀方面的事,簡單的詐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