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唐僧欲奪解釋權,四聖相約齊下凡
孫悟空道:“這有何難,悟能、沙師弟,你二人水性好,不如沿途踩著水分列在師父左右,若師父脫力時,也好攙扶一二;俺老孫駕雲走在前頭探路;悟天師弟則負責斷後,如此,渡河不難。”
“好,就這麼幹!”
唐僧拍板道。
於是小白龍當即現出原型龍身,一頭扎進河中,不一會在岸邊冒出個碩大的龍頭。
唐僧舉步踏了上去,就此踩著龍頭,度過了八百里流沙河。
話說自孫悟空從靈山回來後,觀音不久也回到了自己的珞珈山。
這一日,普賢、文殊二位菩薩來到南海做客,一番閒談後,二人向觀音稱讚道:“大士一向為佛法東傳事宜操勞,真是功德無量。”
觀音菩薩道:“我佛如來早與大天尊商議妥帖,菩薩不過是奉命行事罷了。”
普賢道:“雖是如此,一路要安排妥帖也還是不容易,不知那取經人如今是怎樣光景?”
觀音菩薩搖頭笑道:“前日揭諦來報,取經人如今已收了捲簾、度過流沙河了。”
普賢文殊二人都道:“過了流沙河就好,只要過了流沙河,後面就好辦了,恭喜大士,功德圓滿就在眼前了。”
觀音道:“現在說還為時尚早呢,難保不會出什麼意外。”
文殊菩薩道:“哦,可是取經人有什麼不當之處?”
觀音搖頭道:“也不是……”
“既是如此,有何擔憂,莫非不是好事?”
二人好奇的問道。
觀音嘆了口氣說道:“那孫悟空本就是個桀驁不馴的,取經人也沒金箍套在他頭上,是以他前日裡還去靈山鬧了一場,好在發洩了一通私憤後,被我佛如來逐回了隊伍。”
“那取經人想來也是個不省心的,所以有此憂心。”
普賢笑著道:“孫悟空有本事、取經人愛收徒弟,左右都是廣大我佛門,卻也不必過於憂心。”
觀音嘆道:“便是因此我才由著他呢,只是我佛門如今本就飄搖,那孫悟空日前又得罪了靈山中不少人,佛祖又許他們下凡做劫,只怕以後這取經之路,不好操持呀……”
這話也是正理,畢竟都是佛門的人,若是真在取經路上相遇,各不退讓,一個不慎,就有可能引起大的爭端,到時就難了了。
畢竟佛門之中,如今就分成了兩個大派別,分別是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的修行是通過嚴格的戒律和深度的禪修,追求個人的解脫,而不是像大乘佛教那樣強調普度眾生。
而大乘佛教的普度眾生又是一個極其宏大的概念,脫胎於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宏願而又超越了四十八大宏願。是大乘佛法修行者可遇而不求的功德,也是給廣大教眾畫的一張大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