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風徐徐 作品

第七十七章 招兵(下)


 “以護院名義?”
  葉大正有些意外,但隨即點點頭,“理應如此,畢竟金華府未有衛所。”  如今北地淪陷,衛所制度的作用已經大為削弱,明軍主力都在徐州、河南、山西等地,各地的防衛已經有從衛所兵轉向地方兵的趨勢。  說的簡單點,如今松江、嘉興、揚州等地都已經組建了鄉兵,要麼是當地官員、衛所官,要麼是當地士紳。  更別說東南沿海的衛所了……除了個別軍官之外,基本上都是混吃等死的。  不過這種鄉兵的組建名義上是為了鄉梓,而義烏並不隸屬於寧波,所以陳銳採用護院的名義來招兵……畢竟如今的敏感時刻,陳銳不希望引得太多關注。  徐渭繼續說:“明初衛所騎兵月糧二石,步卒一石,天順之後不分馬步,皆支米一石。”  “後英宗年間,招募士卒,安家銀二兩,布二匹,免五石稅糧,豁免兩丁徭役,但不發放月糧和行糧。”  “武宗時期,安家費降為三兩,但月支一石糧。”  “嘉靖年間增加行糧,與月糧一併發放,摺合白銀約莫是一兩二分銀。”  因為金華府沒有衛所,所以徐渭講述的比較詳細,到最後才說:“不過如宗美兄、良材應知曉,基本不足額。”  丁邦彥嘆息點頭,“的確如此,南京應募的士卒,口糧約莫只有半數,行糧更是一文皆無。”  也是出身衛所的胡八嘟囔道:“所以大家夥兒都幹其他的……總不能餓死吧。”  口糧半數,行糧全扣,也就是說月錢只有四錢左右,實在是吃不飽肚子……如今米價八錢一石,四錢只能買半石,也就是六十斤米。  但應募的士卒……不管是誰,都不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吧,總得有家人吧。  一家老小,一個月六十斤米,這哪裡夠吃啊,而且還沒算其他零零散散的支出呢。  樓楠補充道:“當日我投軍,安家銀應該是三兩,但實際上只有一兩七錢,據說還算是多的了。”  “在薊鎮的時候,月糧約莫是定額六七成,行糧的話,若是出兵,會發放三到五成,若不出兵,那也是一文皆無。”  丁茂眨了眨眼,盯著陳銳,他自己倒是無所謂,家有資產,應募是有幹一番事業的想法,但這次應募的其他人……都是同鄉啊。  陳銳示意了下,徐渭笑著說:“護衛定額一千文,足額髮放。”  樓楠咧了咧嘴,“大哥,不至此吧?”  “你向著誰呢?!”樓大有身後的一個青年笑罵了句,“陳千戶有這等仁心,你難道要替父老鄉親回絕?”  “你又不去,聒噪什麼!”  “誰說我不去?”青年是樓大有的侄兒樓華松,今年才十九歲,此刻昂首出列,“到時候比試比試誰的戰功了得!”  樓楠嗤笑了聲,但也沒再說什麼。  葉大正側頭看了眼上首位的沈束,在心裡琢磨了下,猜測真正的主事人還真的是陳銳這位定海衛副千戶,而不是這位名滿東南的名士。  徐渭滿意的看著眾人交頭接耳,雖然說按制一名應募士卒月糧加行糧應該是一兩二錢,但實際上能拿得到半數就算是好了。  陳銳給出的月錢是一千文,但卻是足額髮放的……而且銅貴銀賤,一千文的購買力比一兩銀子要高上兩成。  “安家銀七兩,登記名冊即刻發放。”徐渭繼續說:“諸位放心,有葉公在此,想必陳銳也不敢扯謊。”  “文長說笑了。”葉大正捋須笑道:“無後顧之憂,子弟當奮勇向前。”  陳銳想了想,開口說:“有一事要提前說明。”  “如今米價一石八錢左右,但如今淮東受災,難免米價不定,若是米價上升到一定程度,月錢或會變動,可能上漲,但若是米價下降,月錢也會降低,但不會低於千文。”  丁邦彥點頭道:“情理之中,不過米價應該不至於上漲太過。”  沈束補充道:“百多年來,漕運糧米北上,輸山東、北直隸、京畿,甚至遠達宣府、遼東。”  “如今北地淪陷,湖廣、河南不好說,但東南糧米難輸山西、陝西。”徐渭笑著說:“所以米價或會因淮東變動,但不會上漲太過。”  陳銳沒再說什麼,只是心想那可不一定……糧食這玩意,向來是越買越貴的,而且很快就要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了。  最重要的是,接下來的幾個月中,陳銳是肯定要購入大批量糧食作為儲備的,一方面要為擴軍做準備,第一批應募的還行,但後面的肯定是營養不良,另一方面可能要供給登州戚繼光那邊。  徐渭接著說:“軍械自然不必說了,衣物從頭到腳,夏冬各兩套,平日在軍中,飲食無需自費。”  丁邦彥苦笑了幾聲,他是武舉人,算是知道些軍中事的,對其他人解釋道:“不管是衛所兵還是應募兵,向來是衣物自理,平日飲食,無戰事軍中最多供給半數。”  頓了頓,丁邦彥繼續說:“如南京的京營士卒,無戰事,平日都是回家吃的,只有操練時候軍中才供糧。”  十幾道視線投向了陳銳,而後者無動於衷。  一支軍隊戰鬥力的評估,將領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