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收穫
“只兩艘大船,數百斤生絲、茶葉,這筆買賣划算啊!”
一手拿著冊子,一手拎著算盤的陳默笑得都合不攏嘴了,當初李壽從陳家搶走的東西,現在是百多倍的賠償啊。 庫房內最終清點出了三萬六千多兩銀子,生絲兩百擔,棉布五百多匹,各類瓷器百多箱,上好的絲綢兩百餘匹,茶葉、藥材若干,這些都是海貿中最為暢銷的貨物。 而花園的地窖中,起出了銀兩、銅錢共計約十五萬兩,黃金六千餘兩,而且還有大批的精良軍械,以及大量的鐵器,有鐵塊,也有鐵鍋……明朝的鐵鍋在海外非常的暢銷。 這都是李壽購入用以海貿的貨物,結果砸在手裡了。 “如此豪富……”沈束有點想不通,李壽這廝這麼有錢,為什麼還要覬覦皂塊配方? 徐渭嗤笑道:“海貿斷了唄……原先是天高皇帝遠,現在不同了。” “皂塊看起來是小錢,但卻能源源不斷。” “而且他攀附嚴世蕃,自然是要殺了周家兄弟。” 陳銳沒理會,還在看著冊子,最讓他驚喜的是,還從糧倉中起出了大米八千多石,豆近三千石。 陳銳有些意外,怎麼會有這麼多米,陳默笑著解釋道:“我剛才問過了,揚州、淮東那邊……所以李壽扣住了一部分秋糧沒有賣,本來想賺一筆。” “現在都便宜我們了。”司馬嘿嘿笑著說:“現在米價已經漲到九錢銀子一石了。” “後面可能還要漲。”陳默提醒道:“如果要買糧,那就要儘快。” 陳銳點點頭,現在是二月末,再過兩個月,就是青黃不接的時候了,那時候米價還會上漲。 徐渭嘖嘖道:“算不上富可敵國,但也堪稱豪富,你這次賺大了。” “這是什麼話!”沈束笑罵道:“每一文錢,阿銳都沒有收入私囊。” 幾人說說笑笑,所有人都很滿足,但陳銳其實還是不太滿意的。 李壽幹了這麼多年的走私,聚攏了大量的財富,但思維模式卻還是老一套,賺了錢置宅買地……視線還是盯著腳下的土地。 定海衛周邊,從東錢塘往東,從大嵩所往北,從鎮海縣往南,大片的良田都在李壽的名下,陳默統計了下居然有將近三萬畝,同時在蘇州、杭州、紹興各地都有房產。 徐渭倒是不意外,解釋道:“奉化縣多山,定海衛與鄞縣之間有東錢塘相隔,東錢塘以東都是定海衛的耕地,將近三萬畝不算誇張,畢竟還有定海後所、大嵩所、霩所,下面的副千戶、百戶、總旗都是要分潤的。” 陳銳沒吭聲,徐渭似乎猜到了,笑著說:“能收多少糧米……宗安兄應該清楚。” 沈束的確很清楚,“東南一帶,歲僅秋禾一熟,一畝之收難至三石,約莫兩石五斗,少者兩石不到。” “佃租呢?” “我家十餘畝田,若是風調雨順,收租七鬥,若是遇到洪澇、旱災……總不能讓佃戶餓死吧。”沈束苦笑道。 “宗安兄那是心軟。”徐渭嘿了聲,“通常收租重者一石三鬥,輕者七八斗,遇旱災、洪澇,也不能少於五斗。” 徐渭的岳父曾經出仕,是縣中小吏,所以徐渭對這種事並不陌生。 陳銳都有些麻了,佃戶忙了一年,一畝地收成好的時候兩石五斗,如果主家苛刻,那就需要交租一石三鬥,差不多是百分之五十的佃租。 若是收成不好的時候,百分之七八十的收成都要交上去。 一個成年人一年至少要三石米,也就是四百五十斤糧食,那就是要佃三畝地,然後辛苦勞作,祈禱風調雨順。 一戶人家按照男丁三人,女眷三人,孩童三人計算,一年要佃三四十畝地才勉強夠,青黃不接的時候要捱餓,收成不好更得捱餓。 碰到災年……賣兒賣女如果還填不住窟窿,那隻能全家逃亡,淪為流民了。 如果按照七八斗的比例來計算……其實更糟,陳銳哪裡想不明白,繳納的佃租多少,很可能是按照田地的優劣來分的。 難怪近代要推翻三座大山呢,地主階級的剝削也太重了。 陳默在心裡計算,沈束、徐渭也在心裡計算,這一個月下來,這兩位心算已經很熟練了。 “如果按照三萬畝田,每畝收佃租八斗計算。”沈束扳著手指頭,“那就是每年能收租兩萬石,摺合銀兩一萬有餘。” 陳銳眉頭大皺,“每年一萬多兩……但如今登記在冊,不超過二十萬兩。” “咳咳!”沈束咳嗽兩聲,“不是每人都有志向的。” 徐渭說的直白了些,“人家拿著錢,那是要享受的……樓楠都說了,去年李壽率兵去揚州,還買了三個揚州瘦馬呢。” “嗯,就在後院。” 沈束笑了笑,“而且光是這座宅子就不少錢,李壽在蘇州、杭州、松江都有宅子。” 一旁的陳默翻了翻冊子,“早就聽聞李壽這廝附庸風雅,倒是有不少好東西。” 陳銳對這些不感興趣,沈束和徐渭看了幾眼,都嘖嘖稱奇,唐宋古畫字帖都有,倒是能花不少錢。 “別賣!”徐渭斷然道,然後對陳銳解釋,“以後總是用得上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