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
荀彧深諳此道。
何況他還是發自肺腑的讚歎。
讓人聽後更覺高興。
果不其然,盧植聽罷,連精神都抖擻了三分。
不停地擺手:“文若此言過譽了。”
臉上的自豪怎麼也遮掩不住。
荀彧徐緩而道:“進青州高唐以來,諸多見聞,足矣令人深思熟慮多日。”
“若天下的刺史皆如劉青州,哪會有禍事發生,朝廷也不至於衰落。彧只嘆其太少。”
“與劉使君較之,兗州刺史、豫州刺史、徐州刺史,盡相差遠矣。”
士族的崛起,本來是皇帝為了對抗外戚,提拔的良臣名臣,代代家族傳承而起。
雖有不少士族已腐朽糜爛,首先考慮家族,然後再考慮漢廷及天下。
但也還有不少有清廉正直作風的士人,守住了士族的底線。
東漢末年至三國前期,有不乏文士名臣,自己過得清貧不已,卻還將朝廷發放的俸祿,分給了百姓。
自己全家老小過著粗茶淡飯身著布衣,不穿綾羅綢緞的生活。
在儒家推行數百至今,有許多人推崇教化之道,不管教化百姓,還是蠻夷,皆喜歡教以義方。
只要對方並非愚笨的人,就最好通過教化使之懂得是非,明白事理。
如後來諸葛亮南征孟獲,就是想通過某種方式,使其徹底歸服。
儒教還講究官吏身要端正才能令人信服,方有資格去教化別人。
所謂正身導下。
蜀中
的董允父子便是如此。
但隨著時間推移,有這種操守的儒士,已越發稀缺了。
不過荀彧倒是比較推崇通過教化百姓,耕耘農田糧米富足,使得國家強盛。
畢竟天下弊害之處,就在於耕田減少,又因天氣反覆異常,導致收成不多。
各州的羌人、匈奴、鮮卑、烏桓,也是因為糧食牧草不足,才引發多次叛亂。
荀彧回過神來,恰好聽見盧植問道:“文若既然從冀州過來,想來是知道不少關東聯軍討董之事,其中究竟如何?”
“我在幽州和青州都聽過有此間的卑鄙齷齪之舉,文若請細道來。”
盧植沉著臉問道。
他可是聽到了很多的風聞。
什麼諸侯聯軍在酸棗按兵不動,坐視曹操和鮑信兵敗徐榮。